第二届中国知识产权法院论坛在北京开幕

2016-05-13 09:53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5月12日,第二届中国知识产权法院论坛在北京开幕,本届论坛以司法审判与知识产权价值实现为主题,由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北京知识产权法研究会主办,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协办。

  当天,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王闯、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郭禾、北京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杜石平、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朱建红、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盛雷鸣、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院长宿迟等多位领导参加开幕式上并致辞。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院长宿迟在致辞中表示,知识产权法院的建立,就是为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将知识产权的损害赔偿和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相挂钩。2015年,北京知识产权保护基地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成立,并制定了基地建设的五年规划,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基地目前组织了200多位学者和专家,2015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60多个案件的审理中遵循了类案同判原则。

  下一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将运用互联互通的信息化系统,同时实现知识产权审判由形式公开转向现实公开。

  开幕式上,还举办了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例指导研究 (北京)基地专家聘任仪式,研究基地主任宿迟向受聘专家代表颁发了聘书。

  据悉,本届论坛共设1个主会场、2个分会场,分会场的研讨专题包括: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与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知识产权审判体制机制改革、案例指导制度建设、知识产权法律共同体建设、专利保护新发展、商标权保护新发展、知识产权诉讼程序新发展、著作权保护新发展等八项。

  据了解,本届论坛将于5月13日结束。

  另据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建院以来的工作报告显示,该院受理的案件呈现出总量大、一审案件多、行政案件多、涉技术类案件少多、涉外案件多等特点。

  统计发现,截至2016年4月30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共受理案件12494件,其中,一审案件10307件,二审案件2169件,申诉案件18件。

  上述案件中,行政案件9062件,占比73%,涉技术类案件2662件,占比21.3%,涉外、涉港澳台案件3847件,占比31%。

  2015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一线法官团队平均收案370件,结案236件,较2014年全市三个中级法院知识产权庭法官106件的人均结案数提升了123%。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作为整建制推进司法改革的法院,不断回应改革需求,积极深入推进以审判权运行机制为核心的各项改革。

  其中,包括改革法官团队和合议庭组成,由1名法官、1名法官助理和1名书记员组成法官团队,法官专司审判,法官助理负责司法辅助工作,书记员负责事务性工作,形成法官主导、人员分类、权责明晰、协同合作的审判新模式。

  同时,改革法庭调查与法庭辩论相分离的传统庭审模式,开展一焦点一查明一辩论的“焦点式审判”。合议庭围绕案件争议焦点进行审理和裁判,推动以庭审为中心的诉、审、判一致性改革,确保诉辩、庭审与裁判彼此呼应、相互一致,落实庭审实质化要求。

  并且,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改革了审判委员会职能和决策方式,限定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的范围,强化审判委员会总结审判经验、统一裁判标准、讨论决定审判工作重大事项的宏观指导职能。根据诉讼法及最高法院相关规定制定其讨论案件的条件和程序,建立全程留痕、委员履职考评和内部公示机制。建立审判委员会决议事项的督办、回复和公示制度。审委会下设四个专业法官会议,作为前置咨询和过滤机构,增强决策科学性和专业性。

  另外,该院还充分发挥案例指导作用,确保裁判标准统一。并积极探索多元化技术事实查明机制,探索司法保障新举措,建立符合知识产权审判特点的审判管理新模式。(刘向智)


责任编辑:郭美宏
相关报道
更多> 图片报道
更多> 信息联播

习近平: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强调: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详细]
更多> 中央动态

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纪实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有一个刚毅的先锋去引领方向。 [详细]
更多> 权威发布
更多> 视频
更多> 图解
更多> 长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