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底前,北京市将完成社区减负各项清理工作,各区制定社区工作清单,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社区职责权力更加清晰,自治功能更加强化,服务能力明显提高,进一步推动首都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记者4月28日上午从北京市民政局获悉的。
据了解,社区减负工作的范围主要是指社区居民委员会及其专业服务机构(社区服务站),社区减负的内容包括依法确定社区工作事项、清理组织机构、规范考核评比、严格印章管理使用、提升自治功能和服务水平、整合信息网络。
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依法确定社区工作事项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有关规定,社区工作事项内容分为依法履行职责主要事项和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主要事项,实行清管理,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
清理社区组织机构、挂牌、台账是根据社区工作清单,对各职能部门在社区设立的工作机构和加挂的各种牌子、设立台账进行规范清理。
除法律法规规章有明确规定和中央、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外,各职能部门不得要求在社区设立工作机构、专门场所和配备专职人员,不得要求社区建立各级只能部门业务台账;不得随意借调社区工作人员。
市民政局要求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社区减负工作,严格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社区减负工作要求,将其作为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专项任务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
社区减负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要求高,各单位要认真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统筹协调,民政、组织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与,共同抓好落实,确保工作落地见效,全面推进社区减负工作。
同时,市民政局要求各区要把社区减负工作纳入街道、乡镇评议考核,对工作不到位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并督促整改。
此外,各单位要加大社区减负的舆论宣传力度,适时开展区、街道(乡镇)、社区等不同层面的教育宣传,形成长效机制;积极培育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基层经验做法,切实做好社区减负工作、提升服务效能。(张林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