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2-2015上海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正式发布,白皮书显示,4年来,上海检察机关集中公诉成效显著,总计集中起诉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269件510人,涉案金额累计人民币6.6亿元。与白皮书一起发布的还有15起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典型案例。
白皮书显示,4年来全市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总量逐年减少,全市检察机关4年受理侵犯知识产权审查逮捕案件总计924件1506人;受理侵犯知识产权审查起诉案件总计2405件4518人。审查起诉案件受理数降幅明显,2015年比2012年下降66.5%,平均每年减少31.5%的案件量。在受理的案件中,侵犯商标权类案件数量占比较高。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件在4年的知识产权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案件中占比分别为80.5%和85%,位居第二的是假冒注册商标案件,在全部案件中的占比为10.8%和8.35%。
从案件的分布区域来看,过去的4年里,虹口、浦东的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始终在全市前列,黄浦、闵行则紧追其后,长宁、静安(闸北)、杨浦、奉贤、普陀的案件量在全市也占比较高。而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主体主要集中在无业人员、个体工商户、非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员、农民,2015年非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员占比与2012年相较,提高了2倍。
同时,中外权利人被侵权案件数量比例逐渐持平,境外侵权人开始出现。2012年审查起诉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中85.53%的被侵权人是境外权利人。随着国内企业对知识产权日益重视,2013年和2014年的占比下降到72.12%和70.79%,2015年案件中外权利人比例已经大致平衡。值得关注的是,境外侵权人在国内实施知识产权犯罪的情形也在不断出现,譬如一些来自境外的犯罪分子长期私下联系采购、运输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至境外,然后由他人在境外销售。而在大部分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中,法院除判处监禁刑外,都并处了罚金刑。
据统计,2012年至2015年,已判决案件中基本有90%都判处了罚金。历年的平均罚金刑金额、最高罚金额分别为2012年3.6万元、135万元;2013年4.37万元、180万元;2014年4.91万元、230万元;2015年2.939万元、50万元。
白皮书还显示,4年来上海检察机关集中公诉成效显著,总计集中起诉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269件510人,涉案金额累计人民币6.6亿元。集中公诉中的精品案件硕果累累,其中,有3件案件入选年度的“中国检察机关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例”,4件获得国家版权局年度发布的“查处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一等奖,4件获得二等奖,1件获得三等奖,还有1件案件入选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评选的“2014-2015知识产权保护特殊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