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六五”普法工作圆满完成

2016-04-22 19:56  来源:海南长安网

  2015年是海南省“六五”普法圆满收官之年。2016年4月18日至19日,海南省司法厅、省普治办组织“六五”普法新闻采访团分别走访海口实验中学、琼山区凤翔街道高登社区等地,了解海口“六五”普法故事。

  法律知识在交流中入脑入心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是几月几日?”在学生主持人宣布抢答开始后,四个参赛班级的学生迅速举牌抢答:“4月15日”。主持人还未公布答案,台下的学生已经欢呼鼓掌。4月18日下午,海口实验中学举行“法律知识知多少——‘六五’普法知识竞赛”,高一高二年级分别有4个班级参赛,现场抢答气氛紧张,扣人心弦。据该校校长林茵茵介绍,学校把普法变成常态化的校园文化建设,台上台下的同学通过这种方式受益匪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的熏陶。

  与此同时,海口实验中学高二10班学生正在教学楼六楼举办“人生行万里,法律记心里”主题班会,在视频播放我省三亚一名14岁少年被人捅伤致死的《今日说法》案例后,学生们五六人一组,就案例中反映出的法律问题展开探讨,相互提问发言,让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入脑入心。

  流动法庭送法到农家

  4月19日上午,海口龙华法院龙泉法庭在龙桥镇永东村开庭审案,为村民调解一起民事伤害纠纷,这种方式深受村民欢迎。“我们在办案时要向村民讲解为什么这么判,法律依据是什么等等,无形中为村民普及了法律知识。”龙华法院党组成员朱庆雄向记者介绍,“龙华法院已设立8个流动法庭,到农民家门口审理案件,服务到家,普法到家。

  在龙泉法庭审案的同时,龙华法院工作人员还在现场向村民分发便民诉讼手册、便民诉讼举证指引等,受到村民欢迎,连瘫痪的老人也坐着轮椅到现场索要法制宣传资料。

  据统计,2015年,龙泉法庭共受理案件313件,超出上年70件,结案率100%。法庭干警充分发挥巡回法庭随到随开、随时调解的便利条件,深入乡村,倾听需求,灵活审案。为方便距离法庭较远的群众,龙泉法庭在偏远村庄设立便民信箱,工作人员定期查看,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递交起诉材料,同时在信箱上标注法庭办公电话,供群众来电咨询。

  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方便群众

  19日上午,采访团走进琼山区凤翔街道高登社区。在社区服务中心门口的宣传栏里,张贴着以“家庭不是法外之地”为主题的反家暴法宣传海报。服务中心三楼一间1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一张上下铺的床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据介绍,这是社区反家庭暴力庇护点,就在不久前,社区一位妇女称遭到丈夫殴打谩骂,社区女干部陪她在庇护点住了一个晚上。经过调解,夫妻二人重归于好。

  “我们告诉社区干部,要对新法律法规做普法宣传和灵活运用。社区还有专门法律顾问,居民都可以咨询。”站在社区服务中心门口的《反家庭暴力法》宣传栏前,琼山区司法局局长杨传峰回忆起区司法局联合妇联调解的一宗关于老教师的家庭纠纷。今年3月底,琼山区妇联接到一份求助信,75岁的退休女教师李茹(化名)反映,“我在2月15日遭受小儿子的家庭暴力,他们不愿赡养我,请求政府出面解决。”同时,李茹还向琼山法院申请了反家暴法实施后海口市首例反家暴人身安全保护令。

  3月30日一早,海口市妇联、琼山区妇联和琼山区司法局6名调解人员一同前往李茹家中。经了解,李茹的老伴已80岁,二人都是中学退休教师,5个子女均有稳定工作,家庭条件均较优越。李茹在家中一直强势,大小事都得由她作主,但子女成年后对她的强势逐渐反感,李茹不能接受子女的“忤逆”,做出将老伴赶出家门、不认子女的极端行为,2月15日的“家暴”就是李茹与小儿子激烈争吵后的推搡。

  调解小组提出调解方案:免费对李茹做一个阶段的心理治疗,引导她矫正思维模式,与家人建立正确相处方式;对李茹的老伴和子女进行一次心理辅导,引导子女们宽容母亲,帮助母亲疏导压抑,逐步建立起和谐的家庭氛围。经过妇联和司法局工作人员努力,这桩家庭纠纷最终圆满化解:李茹撤销了人身保护令申请,她老伴也搬回家中。

  据海口市司法局局长淡利锋介绍,海口市首次通过购买法律服务服务市民,打造了“所所联合”模式,即组织律师事务所和基层司法所“结对子”,联合开展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咨询等工作。目前,海口四个区43家司法所已与35家市直管律师事务所签订了“联合”法律服务协议。(王慧 刘厚)


责任编辑:张齐云
相关报道
更多> 图片报道
更多> 信息联播

习近平: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强调: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详细]
更多> 中央动态

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纪实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有一个刚毅的先锋去引领方向。 [详细]
更多> 权威发布
更多> 视频
更多> 图解
更多> 长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