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6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前夕,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5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并公布了2015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例,其中“毕加索”商标许可使用合同案一案也入选同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2015年,上海全市法院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首次破万,达到10080件,审结9335件,同比分别增加31.11%、22.52%。
从总体上看,上海法院受理的知产刑事、行政案件近两年呈下降趋势,但受理的知产民事案件呈大幅上升趋势。其中,2015年全市法院受理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8004件、审结7337件,同比分别增加31.99%、23.56%; 受理二审知产民事案件975件,审结872件,同比分别增加116.67%和76.88%。在民事审判方面,依法采取诉前临时措施,及时固定证据、及时提供保护,全年共审结诉前证据保全案件9件,诉前财产保全案件4件,诉前行为保全案件3件; 坚持贯彻全面赔偿原则,依法判决侵权人足额赔偿权利人经济损失以及合理的维权成本。在刑事审判方面,2015年,全市法院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判决生效222件共395人,严厉打击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在行政审判方面,加强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依法监督和支持行政机关知识产权的执法行为。在案件执行方面,努力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2015年,全市法院知识产权案件执行结案467件,执结标的总额5915.22万元,其中强制执行199件。依法、及时执行了全部的诉前证据保全、诉前行为保全和诉前财产保全的裁定案件,有效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会上还发布了2015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其中,“毕加索”商标许可使用合同案一案也入选同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最高法院认为,这一二审判决对于明晰商标许可交易的市场规则具有指导意义,案件的判决结果也为全国各地数十起关联案件的审理奠定了基础,对类似案件的处理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据了解,原告上海帕弗洛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诉被告上海艺想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毕加索国际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纠纷一案中,商标权利人存在对外多重独占许可可能,价值知识产权本身所具备的特殊性和市场信息不对称,往往会引发被许可人之间激烈的利益冲突。本案中,法院梳理当事人间纷繁复杂的商标许可合同关系,认定艺想公司明知毕加索公司和帕弗洛公司未解除在先商标独占使用许可合同,仍和毕加索公司签订系争合同,导致先后两个独占许可期间存在重叠,其不属于“善意第三人”,不能依据在后合同获得涉案商标的使用权。由于无充分证据证明艺想公司有加害帕弗洛公司的主观恶意,法院未支持原告关于系争合同系无效合同的诉讼主张,但判决亦明确帕弗洛公司在先取得的独占许可使用权可以对抗在后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