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是广东省广东市自贸区挂牌一周年。作为综合性司法改革试点法院,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区内的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备受关注。20日,前海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该院最新制定的《涉合作区与自贸区案件审判指引》,为自贸区司法审判制度体系的系统性建设做出重要探索。
根据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的调查报告,75.3%的企业认为在投资前海时最看重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法治软环境是前海自贸区与合作区的核心竞争力。前海法院院长闻长智介绍,《涉合作区与自贸区案件审判指引》(下称《审判指引》)共7章105条,包括总则、涉合作区与自贸区案件的立案、送达及财产保全、审理、执行、审判机制、审判延伸等内容。致力于解决法治软环境中司法的三个核心问题:“各方当事人的平等保护”、“裁判尺度的统一性”、“国际、区际司法公信力的提升”。
以商事案件审理为例,2015年前海法院受理互联网金融、保理合同、股票场外配资等各类新类型案件120多件。“有些纠纷类型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更需要统一裁判标准和审理机制,保证‘类案类型’、‘同案同判’。”
闻长智说,《审判指引》以合作区与自贸区主要案件类型为基础,分类规范合同、金融、公司、融资租赁、知识产权、现代物流、房地产、劳动争议等8类案件的审理机制,体现审判理念的国际化、审判体系的现代化、审判质量的精品化、审判指引的标准化及纠纷解决的多元化。
发布会同期公布一年多来前海法院商事案件基本情况,2015年度及2016年第一季度前海法院共立案1826件,国内商事案件375件,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945件,约占该院全部受理案件总数的52%,主要类型为金融类纠纷、买卖合同纠纷和公司投资类纠纷。其中涉港商事案件727件,占比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案件持续增长,反映前海市场主体司法需求日益增长。前海法院主审法官彭亮说,2016年第一季度前海法院受理案件744件,平均每月受理248件,月平均收案数较2015年增长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