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政法委凝神聚力抓党建 创新治理争先进

2016-04-19 11:20  来源:云南长安网

  云南省保山市委政法委党支部现有党员32人,其中在职党员28人,离退休党员4人。近年来,保山市委政法委党支部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按照市委党建工作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平安保山、法治保山、过硬队伍三大建设以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两学一做”活动等重点工作,坚持把党建工作与各项政法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发挥党建工作优势,扎实推动政法工作创新发展。2011—2014年,连续4年政法综治考核成绩名列前茅,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综治维稳(平安建设)先进州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位列全省16个州市前3位。

  强信念、讲党性,永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一是强化政治理论武装。坚持每周一次机关理论学习,反复系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深化运用专题化学习、课题式调研、对策性研讨和办学习班、定自学指标等方式,切实领会精髓要义,把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让全体党员干部坚定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法治中国”的信心,自觉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是强化重大专题教育。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党支部召开各类别座谈会24次(场)600多人;查摆21个方面49个问题,精心组织“为民惠民—便民窗口大督察”、“除弊去垢—公正司法大检查”等“5个专项行动”,赢得群众认可。严实组织“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党支部组织集中学习16次,开展专题讨论6次,组织开展好“六个严禁”及作风建设“七个方面”专项整治,明查暗访9次,完善党建工作制度4项,对6条党建工作问题进行了逐条整改。精心筹划了“两学一做”活动。

  三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狠抓党风廉政教育,分别和各科室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每月至少检查讲评1次;广泛开展“节日廉政短信”、“廉政文化进机关”、警示教育等活动,每年至少组织对全市政法队伍、严格公正执法情况进行了2次督查调研,树立宣扬了以施甸县法院53年零违纪、龙陵民警杨德忠、猴桥庭长李正平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连续两年对19名违纪违法干警进行了集中通报。市委政法委连续5年党风廉政考核合格。

  抓规范、建机制,乐做党建工作的“多面手”。

  一是规范组织领导机制。完善委机关党支部工作规则,构建“以班子为龙头,以领导干部为重点,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干部”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建立健全委班子成员参加非分管科室组织生活会、机关支部委员活动联系点制度和兼职干部制度等,形成了机关党建工作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是规范组织管理机制。狠抓机关党委自身建设不放松,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2012年起,先后制定了支部委员分工负责制度、会议制度、党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思想情况分析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报告制度、考评通报制度等多项制度,从职责、分工、内容、时间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党支部建设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提高了机关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三是规范教育宣传机制。先后修订完善了委机关理论学习制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三会一课”制度等。坚持理论学习“四有”原则,即有必读书目、有文件精神、有专题报告、有学习资料;坚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委机关科室负责人带头学习,实现以点带面;坚持学以致用、用有所成,注重和政法工作实际相结合,并组织支部、党员认真开展党建工作调研、思考,被省政法委评为“政法综治调研先进单位”。

  勇创新、当尖兵,善做政法工作的“改革员”。

  一是创新综治维稳机制。紧密结合保山实际,研究制定了“维护社会稳定预警、情报信息会商研判、情报信息报送、风险评估、督查、问责”六项维护稳定工作制度。总结推广了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信息搜集、研判预警、督办问责,做到维稳工作先期预测、先期研判、先期介入,务求不稳定隐患早发现、早研判、早化解、早处置,不让矛盾变异做大。建立健全“大调解”管理机制,实行领导干部带头化解社会矛盾“五包五保”责任制,信访总数连续4年下降。

  二是创新社会治理。研发建设了“6995”(谐音:“来救救我”)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构建“十户联防+手机+互联网”的群防群治新模式覆盖城乡,实现了基层“治安联防、警民互动、邻里互帮、生产互助”。人民日报以《手机“变身”小喇叭》为题,头版头条介绍“6995”网格化服务做法并在全国推广,受到李克强、刘云山等中央领导的肯定。在此基础上,开通了国内首家“995”关爱“三留人员”(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服务平台。同时,“五道防线”化解矛盾纠纷、社会治理“精细化”、社区戒毒康复新模式、“以医代管” “以奖代补”服务精神障碍患者、“四边建设”固边防等做法也先后被云南省综治办总结推广。

  三是创新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整合力量,实施城市一张网、农村一道岗、边境一面墙的“三个一”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在城市,构建天上有“云”(云计算中心、视频监控)、地上有“格”(社会管理网格)、中间有“网”(治安防控网)的社会治安管理体系;在农村,在901个村委会54.4万个家庭推行“十户联防”网格,建立了“一户求助、九户帮忙、邻里守望、群防群治”的全天候农村防控网络;在边境,坚持军警民联动、点线面联防、疏堵打联控,实施“墙基、墙网、墙堡”工程,打造保卫国家的“滇西长城”。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使群众安全感综合满意率逐年提高,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树标杆、当先锋,争做政法同行的“排头兵”。

  一是坚持主动服务发展。着眼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从规范行政行为、司法行为、社会行为入手,强化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保山市委政法委制定出台了《关于政法机关服务民生改善、服务重大项目、服务基层一线的实施意见》;深入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工作举措,联合出台了边民务工、户籍制度、出入境、交通管理、法律顾问、安全监管等改革措施,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39项,出台便民利民措施58项。扎实开展“实现新跨越、争当排头兵”大讨论活动,2015年保山市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分别排名全省第2和第1名。

  二是倾力攻坚精准扶贫。挂钩隆阳区下村社区3年,先后投入帮扶资金40余万元,帮助建立社区治安巡防队、建立完善社区调解室、指导“法治平安村”创建、化解“681”仓库矛盾等重大纠纷,让下村社区变成放心村”、“平安村”,逐步成为隆阳区、保山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下村样本”。挂钩隆阳区丙麻乡老南村1年,确定了招商引资、建设集镇、更换水管、扶持产业、修建道路、调整场所等6项精准扶贫任务,已帮扶乡、村(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外出扶贫考察等共计29.5万元,6项任务已完成3项,正在推进3项。

  三是用心做活组织创建。认真组织“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党组织服务日”、“在职党员进社区”、机关“杨善洲志愿者服务队”活动,组织委机关在职党员全部到社区报到,每年到高黎贡山、太保山、青华海开展“政法环保行”3次以上;先后组织党员为龙陵县腊勐乡大垭口小学捐赠涉及百科、小说、诗词、中外名著的图书400余册,小学生衣物100余套;为困难群众捐款2.6万余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每年评选“善行义举四德榜”2次;定期组织“三读”活动、登山活动、放风筝比赛、健身气功赛等文体活动,营造了机关和谐向上、充满活力的工作氛围。(张丙海)


责任编辑:张齐云
相关报道
更多> 图片报道
更多> 信息联播

习近平: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强调: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详细]
更多> 中央动态

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纪实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有一个刚毅的先锋去引领方向。 [详细]
更多> 权威发布
更多> 视频
更多> 图解
更多> 长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