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不大,灭火器、水枪、水带等灭火器材一应俱全。在福建省厦门市,分布着大大小小近千个微型消防站。附近一旦发生意外,队员们可以在3分钟之内赶到现场。
2016年以来,厦门市消防支队以微型消防站以及街道专职消防队、消防设施规范化管理为突破口,不断构建消防工作社会化管理创新模式。
微型消防站:加固防火一线
2016年3月,发生在湖里区湖边社区的一场意外,让微型消防站队员何福刚至今仍记忆犹新。“一出租房内床板上方的电线短路,导致床板上棉被着火,下方的床板也被引燃,烟雾弥漫了整个楼道。”何福刚说,之所以让他记到现在,倒不是因为这场火灾有多大,而是因为那是微型消防站成立以来扑救的第一场火。平时就训练有素的他与队员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消防官兵到来前就将火全部灭掉。
这只是厦门市消防支队微型消防站建设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微型消防站其实是一个小型专业消防队,集治安巡逻、防火、灭火和处置突发事件等多种职能于一体,实行24小时全天候执勤。根据扑救社区初起火灾的需要,分别配备了相应的微型消防车、灭火器、水枪、水带、防毒面具等基本的灭火器材和个人防护装备,并确定社区治保主任担任站长、14名巡防队员成为队员。截至目前,厦门市已建成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531个、社区微型消防站277个。
专职消防队:补齐街镇“短板”
2015年12月,翔安区召开大嶝街道专职消防队伍建设现场会,现场模拟民房发生火灾。营区警铃声响起,消防队员们迅速冲向车库,消防摩托车率先驶出营区,抵近火场利用细水雾控制“火势”蔓延。两辆消防车赶到“火场”后,消防员利用消防车架设两把水枪射水灭火。5分钟后,“火灾”被扑灭,专职消防员们娴熟的灭火技能赢得了阵阵喝彩。
大嶝街道专职消防队伍建设工作得到各级领导批示肯定,厦门市消防支队可是花了不少心思。支队明确专职消防队职责任务,细化队长、班长、战斗员等岗位职责,实行准军事化管理,队员24小时执勤;强化业务技能培训,明确业务理论、体能技能、装备操作等训练内容;每季度开展一次消防业务理论、岗位技能考核,确保队伍建设、执勤训练规范化,实现了专职消防队规范管理的建设目标。同时,将街镇专职消防队纳入联勤联防范畴,组织街镇专职消防队与企业专职消防队、公安现役消防队开展消防技能对抗赛、体能竞赛,着力提升街镇专职消防队灭火救援能力。目前,厦门市已建有7支街镇专职消防队,参战人员达160人次,保护财产价值200多万元。
消控室专项检查:破解单位管理难题
消防控制室作为自动消防设施的控制中心,如同人的心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此,厦门市消防支队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消防控制室专项检查,详细检查消防控制室使用情况。在专项检查期间,该支队逐一建立档案、台账,并配合省消防协会组织开展培训班。
该支队还制定出台《厦门市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服务活动暂行规定》,通过委托第三方机构,为单位消防设施提供维护、保养、检测等服务。同时,对出具虚假报告等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并出台相关的考核评价机制,制定相应的抽查考核办法。截至目前,厦门市1612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与消防服务机构签订维保合同,维保合同签订率达90%。(汤仙念 张瑶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