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四个五”强化物流寄递业安全监管
419家物流寄递门店网点全部实现公安机关备案列管
针对当前物流寄递行业存在的运输非法物品、威胁公共安全、滋生违法犯罪等问题,2016年以来,陕西省宝鸡市公安局坚持问题导向,关口前移,采取“四个五”举措,强化物流寄递行业领域安全监管,确保行业安全稳定。
据统计,目前宝鸡市419家物流寄递门店网点全部实现公安机关备案列管,实名制登记率90%以上,从业人员培训率85%以上。
落实“五必”措施,确保有据可查
宝鸡市公安局落实“必可视、必可追、必可检、必共享、必追处”的措施,明确规定全市物流寄递营业场所必须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建立收寄件人、物品信息数据库,对物流寄递公司业务全部流程进行信息化管理,确保收寄物品全程“无死角”,收寄物品包装、进出库、分拣、分发过程“可视化”。物流寄递营业场所的视频监控影像资料必须保存30天以上,确保一旦发生案(事)件,可随时追溯、倒查。
与此同时,物流寄递营业场所要配备X光机、手持验视仪等验视设备,设立安全管理机构或专职岗位,配齐安检力量,确保收寄物品安检率100%。在此基础上,物流寄递企业实时向公安机关报送信息,同步加强信息数据联网建设,确保寄递信息实时共享,保障公安机关随时调阅。公安机关依法追究查处收寄违禁违法物品行为,对违反相关制度的企业或员工,情节轻微的由企业上级单位按章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由邮政管理部门吊销经营许可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建立“五见”制度,确保源头安全
宝鸡市公安局建立“见人、见证、见物、见事、见情”制度,要求收寄件人本人或者单位委托人办理收寄手续;物流寄递公司上门收、派件时,须见到收寄件人本人或者单位委托人方可收、派件,否则不得办理收寄手续。寄件人寄递物品时,在出示本人身份证并登记相关内容后,方可办理寄递手续。
他们坚持“逢寄必检”和“一物一核”,对寄件人所寄递物品当场开包验视,验视通过后方可封箱,并由验视人盖章。寄递物品时,工作人员要先逐一核对并登记,再办理收寄手续。物流寄递公司发现可疑人员涉嫌收寄违法违禁物品的,在详细登记收寄件人、物品信息的同时,立即报告公安机关,从源头上确保物流寄递行业安全。
强化“五齐”要求,确保管理规范
“经营许可证齐全、信息采传设备齐全、管理规章制度齐全、禁寄物品名录齐全、责任民警公示齐全”。宝鸡市公安局明确规定,物流寄递网点必须取得业务经营许可证,并在醒目位置悬挂。对无许可证的寄递网点,公安机关将联合邮政管理等部门依法取缔。物流寄递门店网点一律配备信息采录上传设备,并与上级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实时互联互通、实时数据共享。有关部门要制定物流寄递行业领域管理制度,并在醒目位置张贴悬挂,从业人员要严格遵照执行,对验视无问题的物品加盖验视专用章。要制作禁寄物品名录,并在醒目位置悬挂摆放,以便寄递双方查阅。辖区派出所明确每个物流寄递企业、门店网点的责任民警,负责日常安全监督检查;寄递门店网点在醒目位置悬挂责任民警公示牌,并与派出所签订治安责任书,上报信息、进行监督。
坚持“五管”并举,确保安全可控
“源头管、内部管、日常管、重点管、长效管”。宝鸡市公安局把管控寄递收货网点作为重点,采取“五管”措施,严格落实日常检查、重点抽查、暗访督察等制度,做到物能控、人能查、案能破。
公安机关将物流寄递企业纳入治安保卫重点单位进行管理,指导相关单位制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防范设施,落实专职保卫机构和人员,并对从业人员进行背景审查,杜绝内部员工利用职务之便违法犯罪。
在此基础上,宝鸡市公安局组成由文保部门牵头,刑侦、治安、禁毒、网安等部门参与的物流寄递行业领域安全监管领导小组,按照《物流寄递行业治安检查工作规定》开展监管工作。同时,他们会同邮政、工商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定期明察暗访,严查违规行为。他们还将物流、寄递企业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通过组织开展阶段性专项行动、集中排查等方式,加强竞赛评比,硬化考核奖惩,及时整改治安隐患。
与此同时,宝鸡市公安局建立安全监管常态长效机制,重点加强物流、寄递企业安全教育和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有效提升从业人员货物验视能力,特别是疑似爆炸装置、危险化学品、枪支弹药、易燃易爆及剧毒有害等物品的查验发现能力,确保物流寄递行业安全稳定。(阮仕喜 方静 阮仕宏)
4月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综治办、自治区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举报涉暴恐犯罪线索奖励办法》,鼓励人民群众主动发现、踊跃举报涉暴恐犯罪线索,有效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活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详细]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工作方案》,就破解执行难问题作出专题部署。[详细]
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主办 网站编辑部电话:010-83079355 | 招聘启事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6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