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法院也能有大作为。
1月18日,捷报传来: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法院被最高法、人社部评为“全国模范法院”。这是全国法院先进集体的最高荣誉。巴州区法院是全省获此殊荣的两个基层法院之一,也是巴中市首个获得该荣誉的法院。
荣誉是对一个集体辛勤工作最好的认可。回顾往昔,3年来,巴州区法院荣获39项各级各类表彰,被省委、省政府“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给予记一等功”“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第三届四川省文明单位”,被最高法表彰为“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优秀法院”……2013年2月,省委书记王东明对该院社区巡回法庭工作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
人们不禁要问,这个位于秦巴山区腹地的基层法院,何以获此最高荣誉?这个来自革命老区巴中的“全国模范法院”又是怎样炼成的?
巴州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常祎回答:“人民法院的工作目标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三年来,巴州区法院秉承革命老区红色传统,发扬‘尚法、明德、致公、守廉’的院训精神,忠实履行执法办案职能职责,精心抓好司法保障、民生司法、阳光司法、廉洁司法‘四大工程’,才有今天的收获。”
使命 发挥职能 护航地方发展
受理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涉重点项目合同纠纷系列案件,专案组辗转泸州、贵阳数千公里,15天内组织18场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如期兑付186名农民工劳动报酬150余万元,及时化解了一起重大集访,市政府、市人大领导书面批示肯定,市中院给专案组记集体三等功一次。
这个案例,只是巴州区法院发挥调节职能,促进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发挥打击职能,维护社会稳定;发挥协调职能,助推法治政府,巴州区法院始终筑牢大局意识,忠诚履职。
经济开发区巴中置信工程、巴州区半山逸城、柳津桥国际城、凤凰国际城、巴中体育馆建设……在这些巴中市重大项目的各类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中,巴州区法院均提前介入,对当事人晓以利弊,最终促成庭前双方和解、一方撤诉,促进了重点项目的顺利施工。
近年来,巴州区委提出要把巴州建成全市首善之区,实现崛起腾飞、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
地方的跨越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巴州区法院发挥打击职能,始终保持严打态势,严惩“两抢一盗”等暴力犯罪行为,年均审结涉暴力犯罪案件近200件200人;严厉打击危险驾驶行为,年均审结危险驾驶罪案件130余件;依法打击涉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严格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从严、从重、从快惩处一房多卖的诈骗及合同诈骗等案件,营造辖区安全感。
同时,巴州区法院积极发挥协调职能,助推法治政府。高度重视司法建议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推动作用,年均向政府职能部门提出司法建议7条。回风办事处陇桥社区第一、第二居民小组因补偿款引发土地权属争议,巴州区法院及时提出司法建议,区人民政府派员赴现场勘查核实,合理分割诉争补偿款,及时平息了涉及200余户800多村民的集访隐患。
脚踏实地的努力,换来的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巴州区法院连续三年在巴州区人代会上的工作报告满意率为100%,连续五年位列全区执法执纪部门年度目标考核第一名。
创新 社区“微司法” 温暖群众心
“巡回审判是区法院的传家宝,‘背篼法庭’、‘院坝法庭’、‘车载法庭’是温暖民心的工作平台,‘背篼法庭’是人民法官为人民的标杆。”巴州区法院副院长杨蓉说,该院针对辖区幅员辽阔、农村居民多、居住分散、法治意识不强的情况和特点,坚持把巡回审判作为6个人民法庭服务农村群众的窗口和主要审判方式,在中心村、聚居点设立巡回审理点,对涉婚姻家庭、相邻关系、“三养”纠纷案件就地就近巡回调解审理,构建良性互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把法庭搬到千家万户、田间地头,巴州区法院要求社区法官分片挂包联系社区,建立社区法官工作室,每周到社区开展一次现场法律咨询,每旬到社区公开调解审理一件案件,每月到社区举办一次法律讲座,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题调研活动,实现了80%以上的纠纷案件在社区办结,案件调解率达90%以上。
2015年,巴州区法院共巡回调解审理案件850件,6个人民法庭案件平均调撤率达86%,有2个法庭达到90%以上,有1个法庭达100%。同时在村社聘请司法联系员450名,聘请司法监督员20名,开展以案说法法治宣传教育78次,实施司法救助278人次。社区巡回法庭工作先后受到省委书记王东明、省高院和市、区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省委政法委以《探路社区“微司法”,聚集平安“正能量”》为题在全省推广。
巴州区法院的创新不止于此。该院还在全省法院中第一批创建诉讼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全面落实立案登记制改革,开通“12368”服务热线、远程接访视频,推出电话立案、网上立案、预约立案等便民措施。创新执行方式,借助“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机制,强化执行联动措施,全面提高实际执行率、执行标的到位率。强力开展“执行风暴”、“执行大会战”等专项活动,通过媒体曝光“老赖”917人次,纳入“黑名单”640人,司法拘留207人。
2014年5月,巴州区法院还成为全省首家在淘宝网上建立司法拍卖平台的基层法院。截至目前,已在淘宝网上成功拍卖49件,成交总金额2600余万元。
公信 全方位公开 提高透明度
案件庭审直播、裁判文书上网、老赖信息曝光、举办公众开放日、开通微博微信……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巴州区法院抓好“阳光司法工程”,促进了法院全部司法活动在阳光下进行,让人民群众感到公平正义看得见、摸得着。
近年来,巴州区法院不断拓展监督渠道,开门接受监督。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庭审、监督案件执行。每年例行两次向区委、人大常委会、政协主席会汇报法院工作。认真开展每年4次“法院开放日”活动,精心组织季度“新闻发布会”。面向社会各界聘请司法监督员20名,推进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新选任和培训人民陪审员65名。
拓展平台建设,规范审判管理。制定《案件流程管理办法》、《案件质量评查办法》、《审判质效责任处理暂行规定》等制度。加强“三大公开平台”建设,建成科技法庭5个、廉政监控室1个,开通“四级”法院专网,实现审判执行全程录音录像,上网裁判文书公开率达100%。
拓展社情民意,转变司法作风。与报刊、电视台、广播电台等联合开办“我对院长有话说”互动栏目,院长限时回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积极开展“法律七进”、九月开学季“校园以案说法”等活动,每年组织各类法治宣传和典型案例宣传活动20余场次。
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巴州区法院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树公信,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个案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铸魂 逗硬制度 锻造过硬队伍
走进巴州区法院正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院训墙,墙的上方分别镌刻着四川法院和巴中法院精神,墙的正中赫然镌刻着“尚法、明德、致公、守廉”八个大字,它既是院训,又代表巴州法院精神。院训下方是法官誓词。每年春节后新年上班的第一天,该院干警都要在这里举行廉政教育集中宣誓活动。
巴州区法院是巴中市、巴州区纪委确定的“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先后有2500余人次到该院学习参观。近年来,巴州区法院逗硬制度,敢于揭短亮丑锻造了一支高素质的过硬队伍。不久前的一次全院干警大会,通知要求着装、挂牌,结果一名副院长因没有着装而受到通报处罚;又一次开中层干部会,两名党组成员、一名中层干部因迟到了两分钟,而分别受到罚工作经费300元、200元且在全院书面通报的处罚。仅近两年该院共发出审判纪律作风督查通报27期,被通报的涉及违反工作纪律的干警14人次,涉及庭审不规范的6人次、长期未结案件3件、履行“一岗双责”责任追究3人次。“制度是最好的管家,有了完善的制度体系,还要敢于逗硬执行,不护短,不怕亮丑,这才能炼出好作风,带出好队伍,形成好风气,争取好荣誉。”常祎说,好的制度有了铁的监督方式,才能转变成铁的纪律,也才能锻造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
荣获全国法院先进集体的最高荣誉,巴州区法院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我们深知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成绩只代表过去,人民司法事业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常祎表示,巴州区法院决心继续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全面加强审判执行工作,努力提升司法能力水平,保障和促进巴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推动巴中革命老区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