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工作,有很多事上升不到法律层面,运用行政手段,效果也不理想。四川省万源市探索通过强化村规民约等基层“软法”体系建设,让群众亲身参与、自我感悟、自我约束的方式加强基层自治,用“小规约”治理“大问题”,效果显著。
推行“约法三章”基层治理大改观
近日,记者在四川省万源市先后参观了官渡镇青岩坝村、白沙镇青龙嘴村及太平镇东城社区,现场感受基层治理的实效。
群众法治意识明显提升。通过推行“约法三章”,让群众全程参与村规民约的起草、讨论、议定、实施和监督,了解法律法规关于村(居)民民主自治的相关规定,让他们对法律法规和自治规约产生尊崇敬畏之心,增强其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和民主自治的主人翁意识,逐步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自觉意识和社会氛围。群众法治意识的提升倒逼基层干部公正透明地将惠民政策得到更高效、更彻底的贯彻落实。
村级事务管理更加规范。通过推行“约法三章”,建立健全了民主管理规约定立、执行、修改、废止的程序规定,废除了原来千篇一律、闭门造车,大而全、多而空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按照群众的意愿制定了内容具体、措施量化、重点突出、简便易行的民主管理规约,村级事务管理更加规范,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切实保障。
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坚持以问题导向,引导基层组织通过“约法三章”的形式,将矛盾纠纷化解、生态环境保护、红白酒宴办理等群众反映最强烈、基层治理最迫切的问题写入各地民主自治规约,使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全市酒席办理数量同比减少50%以上,主要河流乱采滥挖现象得到根治,根据“约法三章”纳入村级化解的矛盾纠纷占矛盾纠纷总数的80%,农村乱埋乱葬、乱倒乱倾、乱修乱建等问题得到扭转。
以“约法三章”推进依法治市
据介绍,自2015年以来,万源市坚持把推动依法治市各项工作在基层落实落地作为工作重心,按照达州市的统筹部署,启动实施了依法治市“十大行动”,并将“村规村风村事规范行动”作为“十大行动”之一,紧紧围绕公共事务管理基本规则和村(居)民道德建设基本要求,牢牢抓住基层治理的重要事务和热点问题,制发了《关于推行“约法三章”规范村规民约加强基层民主自治的通知》,通过切实加强基层民主自治推进法治万源建设,让依法治理在城镇落实到街道社区,在农村落实到乡镇村组,使自治规约覆盖面达到80%以上。
坚持六个步骤。为了使“约法三章”真正体现广大群众的共同意愿,我们把“约法三章”的制定过程细化为“两委提、群众议、专业审、人人定、户户守、代表评”6个步骤。“两委提”就是坚持党委政府主导、基层干部主推,发挥村支两委的引导作用。“群众议”就是坚持尊重民意、集中民智,做到征求意见不落户。“专业审”就是邀请专业人员,从程序、内容等方式对形成的“约法三章”相关规范进行合法性审查。“人人定”就是所有受“约法三章”规范的对象要对规约条款进行讨论表决。“户户守”就是表决通过的“约法三章”条款要广泛宣传,做到规范对象个个知晓,共同遵守。“定期评”就是要对“约法三章”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议、公示和修改完善。
把握五项原则。充分考虑乡镇之间、村(社区)之间、楼院之间的特殊差异,鼓励各地根据基层治理的实际情况和热点难点制订切合实际的民主管理规约,确保民主管理“约法三章”工作接地气、有人气。把握合法性原则,坚决杜绝假借民主自治的名义私分集体财产、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等情况发生。把握群众性原则,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不搞党委政府强制命令或村支两委包办。把握民主性原则,广泛听取意见,充分酝酿讨论,不由个别干部或少数代表主观臆断、一厢情愿。把握针对性原则,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本地基层治理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目的,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把握时效性原则,使“约法三章”规约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并根据本地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和规约执行情况评议结果进行修改完善。
强化三条举措。在推行民主管理“约法三章”工作中,全市建立健全了党政主导、部门配合、乡镇主抓、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了组织有力、推进有序、目标明确、效果明显的良好局面。开展示范带动,确定了6个乡镇开展推行“约法三章”工作示点,每个示范乡镇选择1个村和1个社区进行先行先试,其他乡镇至少选择1个点进行示点工作,通过现场推进、经验推广、全面推行,确保此项工作在全市展开。实施典型触动,通过表彰正面典型,谴责反面事例等方式,强化“我制定、我承诺、我执行”的自我约束意识。如官渡镇青岩坝村廖家岭组设置了“约法三章”曝光台,按期通报民主管理规约执行情况,执行效果良好。强化督导促动,将推行“约法三章”工作纳入依法治市目标考核,通过定期督查、定点督导和绩效问责等方式确保工作落实。(谭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