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追月去 清正在人间

2016-03-17 11:15  来源:中国长安网

  3月3日上午,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回龙观人民法庭法官马彩云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敬献花圈。马彩云同志为维护社会正义、避免无辜群众受到伤害,在住所附近与持枪歹徒奋勇搏斗,壮烈牺牲,年仅38岁。最高人民法院决定为马彩云同志追记个人一等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最高人民法院追授马彩云同志“全国模范法官”荣誉称号,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追授马彩云同志为“北京市模范法官”,中共昌平区委追授马彩云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

彩云追月去 清正在人间

  彩云归去,精神永存。马彩云是新时期人民法官的优秀楷模,用一腔热血践行了人民法官捍卫公平正义、坚持司法为民的职业追求和根本宗旨,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赞歌。为了更好地纪念和学习马彩云清正、执着、坚守的职业精神,记者带着深深的敬意,前往她生前工作过的地方进行了走访调查。

  彩云,面对穷凶极恶的持枪歹徒,你一个弱女子为何能面无惧色地迎上前去、奋不顾身地紧追不舍?

  “如果不追出去,那就不是马彩云了!”她的同事曹松清说。

  2月26日晚上21时30分,马彩云的丈夫李福生正在客厅看电视,忽然响起一阵敲门声,李福生马上起身开门。

  门刚开了条缝,两个陌生男子便推门要闯进来。

  “你们找谁?”李福生问。

  “找马彩云。”其中一人回答。

  “她要睡了,你们是谁?”

  “我是李大山,她案件的当事人。”

  听到有人来,马彩云从卧室走了出来。当她看见李大山时很诧异:“你上我家来干什么?”

  “我对你办的案子不满!”李大山说。

  “我依法办案,你有什么不满可以上诉、申诉,到我家来干什么?”

  突然,李大山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枪来,朝着李福生的头部就开了一枪,万幸的是枪没有响。

  李福生上去抓住枪想要夺过来,没有成功。

  马彩云正告李大山二人:“你们带枪到我家中,这属于携带凶器!”两名歹徒有些胆怯了。

  “这,这是玩具枪。”李大山一边狡辩着,一边转身往楼下跑。

  “快打电话报警!”马彩云冲丈夫喊了一声就追了出去。

  那一刻,马彩云肯定想到过自己所面对的巨大危险,但作为一名法官,她不能放任歹徒的违法行为,更不能让他们伤及无辜群众。

  李福生刚拿起电话,见妻子已追下楼,赶紧放下电话也跟着追了出去。

  只听到“呯、呯”两声枪响,刚冲到单元楼门口的李福生,就看到妻子已倒在了血泊之中……

  悲愤交加的李福生不顾一切地追了上去,凶恶的歹徒回身便向他开枪,子弹幸好被腰间的皮带挡住,造成轻伤。

  22时15分左右,马彩云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然而已经回天无力……人们啊请记住2月26日,在这个寒风凛冽的夜晚,38岁的女法官马彩云,以英勇无畏的气概与持枪歹徒殊死搏斗,不幸壮烈牺牲。

  很多人说,如果马彩云不追出去,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回龙观法庭庭长曹松清认为,如果她没有追出去,而是躲在家里,那她就不是马彩云了。

  “她是个正义感很强的人,认为一切正义都不容侵犯。她认为自己作为法官依法办案,应当受到尊重,这种威胁、骚扰的行径应当被谴责。她是在用生命捍卫法官的尊严,捍卫法律的尊严。更何况,歹徒手里有枪,很危险,为了避免无辜群众受到伤害,她认为自己作为一名司法人员有责任去制止。”

  熟悉马彩云的人,都丝毫不奇怪她会挺身而出制止持枪歹徒。因为在她的世界里黑白分明,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没有灰色地带。“她认为,正确的事,无论是谁都应该坚持;社会规则,无论是谁都应该遵守。”昌平法院立案庭庭长李雪莲说。2001年,马彩云刚到昌平法院工作时,和李雪莲分在一个宿舍。“她就是这样,有点‘愣’,认为一切正确的事情都是不可以被侵犯的。”

  而像这样挺身而出面对危险,对有点“愣”的马彩云来说,绝不只是这一次。“3年前,我曾代理过一起房产继承纠纷案件,双方当事人剑拔弩张,情绪激动。在实地考察房屋情况时,一方当事人堵着大门不让大家进,还高喊‘谁进来弄死谁’。当时,马法官嘱咐我们说‘你们就别进了,省得出事儿’,结果她自己进了屋子。”曾经在马彩云审理的案件中当过代理人的张律师回忆说,“现在想想,法官这个行业,确实风险挺大的。”

  3月3日,来自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政法系统、北京市三级法院、昌平区的领导和代表,以及马彩云同志的同学、亲朋好友和亲属近1600人来到现场,送别马彩云最后一程。

  彩云,你对这起案件的裁判合情合理合法,为什么案件当事人丧心病狂地向你下毒手?

  杀害马彩云的凶手李大山,1966年6月出生在北京,2003年3月与昌平区聂某结婚。两人均是再婚,婚后他们带着王某(聂某与前夫之子)共同生活。

  2013年,李大山起诉至昌平区法院要求与聂某离婚。法院判决二人离婚,但对他们婚后在聂某宅基地上建的房屋未予分割,因为涉及案外人王某的权利。

  2014年1月,李大山以聂某、王某为被告,向昌平区法院提起离婚后财产纠纷诉讼,请求将涉案房屋判决归其享有使用权。此案由马彩云主审。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聂某反映李大山醉酒之后曾有过用刀砍床的暴力行为,并提供了受损床的照片予以证明。聂某多次提出,如果法院判决双方共同使用该房屋,她和孩子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孩子王某也反映李大山曾有暴力行为。

  “对这个案子,彩云多次到实地勘察,也对双方做了大量的调解工作,但都没能化解积怨。”回龙观法庭法官曹元元说,“综合考虑该案情况,彩云认为应当采用折价补偿的方式,经过评估之后,按估值分割房屋。但因房屋部分面积超出宅基地,不具备评估条件,评估公司无法做出评估报告。”

  马彩云建议双方向相关部门主张申请重新界定宅基地范围后再主张权利。在确定李大山享有涉案房屋份额的前提下,她依法判决驳回李大山的诉讼请求。

  “在这个案子上,马彩云处处在为双方当事人着想,一直试图为他们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考虑到双方共同使用房屋的现实风险,她倾向于采用折价补偿的方式,避免双方在共同使用时一旦矛盾激化引发严重后果,同时也向当事人释明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曹松清说,“李大山从没有就此案表达过对马彩云的不满,也没有向我们投诉或上访。”此案陪审员、书记员均表示,庭审时没有发觉李大山有强烈的不满情绪。

  马彩云因公牺牲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调取了李大山离婚后财产纠纷案的全部卷宗材料,抽调全市三级法院多名审判骨干成立复查小组,对案件审理经过和处理意见进行了全面复查。

  复查小组认为:马彩云法官对此案的审理程序合法,认定事实清楚,裁判处理正确,释明充分得当,审理思路符合实际,并采取了避免双方矛盾的处理方式,对案件的裁判合情、合理、合法。

  合情!合理!合法!这六个字,回应了一切对于马彩云审理此案的质疑,也告慰了马彩云在天之灵。

  而据@平安北京2月27日通报,“犯罪嫌疑人李某伙同犯罪嫌疑人张某,持自制手枪,先后将李某前妻丈夫张某打伤、张某前妻丈夫邵某打死,并开枪将马某打死,将其丈夫打伤。”

  这分明是两个泯灭人性、目无法治的亡命之徒,应该受到每一个珍爱生命、尊重法律的公民的强烈谴责!

  一位网友在互联网上发声说:“法官手握法锤、背负国徽,乃一国公平正义之实践者和捍卫者。无论有多少缘由和托辞,如果一个案件的当事人敢面向法官开枪,就是向一个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挑战,就是与法官身后的共和国叫板。让一切法律人为捍卫法官的尊严和安全发出最强烈的呼喊,为此,我们一刻也不需要观望,更不需要等待!”

  彩云,一年要办400起案件,你如何做到让每个当事人都打一个公正、明白、便捷、受尊重的官司?

  回龙观地区人口密集,曾是城郊结合部,房产、继承、拆迁和离婚赡养等相对琐碎的民事案件较为集中,每一桩案件都关系着每家每户的吃穿住行。

  马彩云2001年法学专业本科毕业后,一直在回龙观法庭工作,2007年3月任助理审判员,2009年12月任审判员。自2007年至今,她年均结案近400件。

  “年均结案400件”是个什么概念?这意味把双休日和节假日都算在内,每天也要结掉一件以上的案子,除了开庭,还包括审查证据、实地走访、调解矛盾等,工作量可想而知。

  回龙观法庭副庭长王磊说:“昌平区法院的人均结案数在全市一直排第三、第四,主要是法官人员少。我们庭2015年结案近两千件,只有法官6人。我结了359件案件,判决的100多件,调解和撤诉的200多件。”

  “两造之讼,会有输赢之分,未必能让双方都满意。司法裁判是依循法律规定、法律程序,对当事人争讼权益的确认和再分配。当事人应该意识到,法官依据证据事实、法律真实定案裁判,只能最大限度接近客观真实,可能会与时过境迁的客观真实存在差距。”王磊表示,“作为法官,我们都想办一件案子就把一件事情了结,做到案结事了。”

  马彩云2009年全年审结民事案件473件,在昌平区4个派出法庭中排名第一。她在这一年的年终总结中写道:“在工作上,我秉持司法为民的理念,运用多年积累的办案经验,确保当事人打一个公正、明白、便捷、受尊重的官司。平时注意及时结案,不积压案件,注意审理中的公告、鉴定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对于当事人双方矛盾激烈的案件,多做调解工作,多做解释工作,争取做到案结事了。”

  2010年,马彩云承办了一件遗嘱继承案件。因为对遗嘱的真实性存在较大争议,一对亲兄妹水火不容、视若仇敌。马彩云分别与当事人谈话,让他们各自冷静,后来在当地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从家庭亲情、社会伦理及法律规定等方面对兄妹俩进行劝导。最终,当事人打开心结,去除芥蒂,达成和解,再续亲情。

  马彩云这样写道——

  “我觉得当事人的肯定,能够让我产生一种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这是物质奖励无法做到的。是当事人的鼓励让我更加坚定了做一名好法官的决心。”

  “做一名好法官没有平坦大道可走,需要抵制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的勇气,更需要主持正义的凛然正气和为民分忧、为民负责的肝胆。”

  “在处理案件时,我要更加谨小慎微,尤其注意对细节的反复核实,因为一旦做出判决就不能再更改。”

  ……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的真诚和公正,换来了群众的尊重和信任,也换来了当事人一面又一面锦旗。

  由于工作业绩优异,马彩云多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和昌平区政法系统先进个人。在她英勇牺牲后,最高人民法院决定为她追记个人一等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最高人民法院追授她“全国模范法官”荣誉称号,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追授她为“北京市模范法官”,中共昌平区委追授她为“优秀共产党员”。

  彩云,假如时光能够倒转,你还会坚持当初的职业选择吗?

  没有显赫的家世,

  只凭卑微的蓬草聚集出视觉盛宴。

  盐碱水里成长,

  把根扎进艰涩的土壤,

  不起眼处开花,

  得不到眷顾也能坚强!

  红得鲜艳,红得耀眼,

  有谁能诋毁你用生命迸出的尊严!

  这是马彩云2014年11月在辽宁盘锦红海滩创作的一首诗,字里行间,充满对纤柔的碱蓬草那平凡而又伟大生命力的热烈礼赞,同时借物言志,抒发了一名普通法官的深沉胸臆。

  1978年2月出生的马彩云是土生土长的昌平人。事发前两天,她刚刚过完自己的38岁生日。

  1997年,马彩云以昌平区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吉林大学法学院。当时法学院分4个系:法学、国际法、经济法和德恒律师学院。马彩云进入的是德恒律师学院。但是在毕业后,她没有从事诱人的律师职业,选择的却是昌平法院回龙观法庭。

  她从书记员干起,一干就是15年。15年间,看着周围的同学、同事纷纷晋升或者另谋高就,马彩云也曾困惑过,但据她身边的同事回忆,她始终没有动过离开法院的念头。

  “除了热爱,我想不到更贴切的词能够表达她对职业的态度。”曹松清说,“她一张嘴,十句话有七八句是在讲业务。庭里的人只要她认识的,几乎没有没被她抓住探讨过案子的。你对案子的意见和她达成一致的时候,她会开心得像个孩子,笑得无比灿烂,就快要蹦着走了。可如果意见不一致,她会毫不退让地和你争执,不争出个所以然,决不会罢休。”

  业余时间,马彩云喜欢看书、写诗、画画,很少参加社交应酬。她每天坚持读书,收集整理法律热点、难点、典型案例,以及有应用价值的学术文章片断等,分门别类装订成册。她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办案实践中,打开了许多复杂难办案件的突破口。

  “常回家看看”是马彩云办理的一件“名案”。2013年10月,一位81岁老人起诉要求两个女儿支付赡养费并且“常回家看看”。马彩云在判决书中写道:“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问候老年人。”她判定两被告每月自行安排时间到原告住处看望原告一次,同时,酌情判决两被告分担老人的生活费、医疗费等费用。

  此案的审理,是《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后北京市首例具有示范意义的司法实践。马彩云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华法文化》节目,就此案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显示出了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演讲口才。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社会应该越来越多地关注空巢老人的精神诉求。

  “就在前两天,我们还在谈论即将开始的员额制改革,马彩云说她一定要全力以赴争取,因为她全身心地热爱着法官这个职业。”曹松清对记者痛苦地回忆说。

  期待成为入额法官的马彩云在总结2015年度工作时写道:“时间无止,万物有寿。每年年末都要总结过去一年的得失,希冀下一年的进步。我想这并不是年年的重复,而应像DNA分子式呈现出螺旋上升的态势。”

  彩云飘逝兮,壮志未酬!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心依旧!世上没有假如,纵然时光倒流,相信马彩云一定会坚守初心,坚持最初的职业选择。

  她的本科老师、吉林大学法学院原院长姚建宗教授,在得知她遇难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夙夜难眠,写了一篇悼念文章。老人写道:“马彩云同学从进入吉林大学法学院学习开始,就宿命地把个人命运与中国法治的命运、把个人职业与中国法治事业在事实上联系在了一起。中国法治的成长与未来,始终都是与马彩云同学一样的一个个法官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秉公执法、守正不阿的一言一行直接相关的。马彩云同学短短生命历程最为辉煌的时段,恰恰就是在践行着中国新一代法治精英和法律职业人的神圣使命与历史担当!”

  马彩云啊,许许多多善良而正直的人们已记住了你的名字!你是中国法治天幕上的一抹灿烂云霞,你永远不会消逝,永远闪耀着绚丽的光华!

  爱写诗、画画,有才情,是同事们对马彩云的一致评价。这两幅国画是马彩云的遗作,也是她丰富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原载《长安》杂志2016年第3期)


责任编辑:黄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