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召开《关于加强“12348”法律服务热线建设指导意见》专家论证会,成都市与会介绍了加强“12348”法律服务热线建设的具体做法,得到了司法部领导、与会专家和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同行的充分肯定。
创新服务模式,实现系统智能调度信息化管理
“12348”法律服务热线实现了由模拟接听、手工记录向智能调度、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转变,由固定电话咨询向虚拟坐席服务模式的转变。目前,受援群众拨打“12348”法律服务热线,系统可实现智能分配和智能转接,自动将咨询电话转接到空闲坐席,减少群众等待时间,并自动记录未能接听的咨询电话,值班律师可及时回拨,及时为群众答疑解惑。
延伸服务深度,建立援助热线全天时响应机制
“12348”法律服务热线,服务时间由原来的8小时扩展到24小时,由工作日扩展到节假日。工作日8小时由值班律师现场值守,其他时间系统自动将咨询电话转接到值班律师的手机上。凌晨0时到上午9时为留言服务时间,系统将自动记录咨询内容并发送到值班律师手机,值班律师在第二个工作日进行解答,实现了法律咨询服务全天时无缝隙覆盖,日均咨询量同比上升191%。
拓宽服务广度,构建援助热线多语言服务平台
按照“志愿、择优、尚德、公益”的原则,在全市遴选18名优秀少数民族注册律师提供包括藏语(嘉绒、康巴、丹巴、安多)、彝语、蒙语、布依语等少数民族多语种法律援助服务,基本涵盖了成都市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10个主要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受援群众在拨打“12348”法律服务热线时,律师能以本民族的语言和风俗习惯提供无障碍服务。下一步,将引入英语、俄语等语种提供咨询服务。2015年,全市少数民族法律援助案件办案率、咨询率分别提高了20%和14%。
扩大服务领域,提供公证和司法鉴定专业咨询
结合工作实际,整合市公证协会及司法鉴定协会的专业资源,分别在成都公证处和市司法鉴定协会秘书处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组织专业人员及时解答相关法律问题,实现了“12348”法律服务热线集提供法律援助、在线咨询、公证、司法鉴定为一体的综合性法律咨询服务平台,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狠抓质量管控,确保咨询服务全程可追溯监督
三大措施加强“12348”热线服务质量监控。一是建立质量追溯跟踪机制,新系统自动记录值班律师与群众的通话内容,全程监控咨询服务质量。二是征求受援群众意见,通过日常管理和随机回访,畅通投诉渠道,不断改进提高服务质量。三是革新法律援助志愿律师绩效评价机制,通过随机回放和群众评价,建立律师服务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 (谢咏 孙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