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
姜伯静
许多年来,诗歌边缘化一直都是人们常提起的词汇。而在出版领域中,诗歌要远远比小说、散文更受冷落。很多时候,诗歌出版和自费、少量、无人问津等词汇相关联。
曾经看过几册本地诗人自发印刷的诗歌刊物,或许是不太懂诗吧,感觉那集子里的诗无非是把一篇短短的散文重新“排版”、分解,由“一段段”变成了“一行行”。甚至,内容远比散文晦涩得多。曾经,远远地看过一届“青春诗会”,除了与会的几位诗人,旁的人只是远远地望着。有可能是我这样不懂风雅的人占了绝大多数吧,所以如今的诗集不好卖,如今的诗歌刊物不好卖。但与其说是市场冷落了诗集,倒不如这样说:诗人背离了读者、抛弃了读者,读者才把诗歌和诗集选择性地遗忘了。
对于诗歌读者的多寡,诗人叶匡政说,“有了网络之后,其实诗歌的阅读人群在扩大,而不是缩小。”这种说法,暂时没有经过数据验证,所以我不以为然。但我的确看到过一些关于写诗的人越来越少的报道,因此,在我看来,网络间即便有叶匡政所说的盛况,估计大多也是自娱自乐、孤芳自赏的状况。
想起周密的一首《木兰花慢》,里面有这样几句:“自放鹤人归,月香水影,诗冷孤山。”所以,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当代诗歌虽然在形式上依然有作者有读者,却早已“诗冷孤山”。
这种冷,原因颇多,诗人埋怨读者的肤浅、社会的浮躁,读者说这是诗人的“堕落”。诗人北岛在最近举办的“香港国际诗歌之夜”诗歌节的诗集序言中引用了“没有谁是一座孤岛,自成一体”,这似乎是对诗人的一种期待。对此他说:“在某种意义上,象征岛屿的诗歌,独立而高傲,成为人类精神家园的保证。”这种期待固然不错,但问题是,当诗人只记住了“独立而高傲”,却忘记了“没有谁是一座孤岛”的话,那想不冷寂都很困难。而对于诗歌的式微,北岛的说法更像是自我安慰了。
诗人的诗,写给自己看的话,那估计很少有读者看,在诗中与自己恋爱,其实就是自恋。如果写给别人看,并且有人看,那就是市场了。想一想,很多或者是唱片中或者是网络间的歌曲,那歌词一行行排出来的话又何尝不是诗歌呢?只是形式和阅读的对象不同,而且那些作者也没有纠结于诗歌和诗人的名分罢了。我们今天所谓的诗人,很像中世纪的欧洲骑士,太注重他们的贵族身份了。而越是如此,诗歌越是冷僻,越是无人理睬。而不管诗人们是否承认,诗歌已经是越来越冷,被冷落在属于自己的那座“孤山”!
4月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综治办、自治区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举报涉暴恐犯罪线索奖励办法》,鼓励人民群众主动发现、踊跃举报涉暴恐犯罪线索,有效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活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详细]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工作方案》,就破解执行难问题作出专题部署。[详细]
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主办 网站编辑部电话:010-83079355 | 招聘启事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6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