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贵州省都匀市法院从省高院改革法案出发,结合市情和院情,全面有序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在规范司法行为、深化司法公开、推进司法民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立案简易更快捷
取消立案审查制实施立案登记制,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当场立案,真正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有效解决“立案难”问题。
升级诉讼服务中心,增设分类诉讼导诉台、立案窗口、诉讼费缴纳窗口等,并增派诉讼服务人员,单个案件从立案人员接收诉讼材料至办理完毕整个过程平均约30分钟,有效解决“立案蛮”问题。
自2015年5月1日以来,共登记立案2732件,其中,各类行政诉讼案件85件。
案件审判更高效
组建审判团队,优化重组办案人员,有效调动干警积极性,一线法官人均结案数达91.2件。
在每个团队设立综合组,专门负责综合文字、调研、党建、司法统计、对外宣传、后勤管理及审判辅助综合协调工作,让法官专心审好案件。
实行案件繁简分流制度,对案件事实清楚、矛盾争议较小的简单案件适用立案调解、小额速裁等高效审判方式。
2015年共受理各类案件4522件,审结4013件;民事案件调撤率52.67%;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97%。
案件质量更放心
加强司法廉政建设,签订责任状,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深化落实“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强化内外监督道,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组织新任领导班子成员参加集体廉政谈话、对新提拔领导干部开展任职廉政谈话,从顶层筑牢思想防线。
推行法官办案责任制,将行政管理与审判管理相分离,缩短审判管理链条,将原先由院、庭长行使的案件审批权、人员管理权、裁判文书签发权部分下放给审判组,保障法官依法独立办案。
强化案件重要节点跟踪督查和质量管理,对业务庭室及审判员结案情况进行排位,对裁判文书、卷宗、案件信息录入等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并限期整改落实。审判工作更亲民
加大公开力度,即向社会公开机构、干警、职能等法院信息,向社会公开立案、审判、执行、裁判文书等业务信息,向当事人公开案件进展、执行情况等案件信息和举报方式,通过官网、微博和微信发布审判动态、诉讼指南、法律法规、开庭公告、法院工作简报等各类信息,努力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司法知情权需求。
通过开展公众开放日、新闻发布会、万名代表听千案庭审等活动,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司法的严格、公正和阳光。2015年共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50余人次旁听案件35件,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裁判文书452份,将85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进行信用惩戒,曝光失信被执行人35名,举办工作开放日4次,新闻发布会2次。
审判服务更优质
实行一次性全面告知制度,制作《材料接收单》、《补充、补正材料告知书》、《诉讼提交材料标准告知书》等随案发放,一次性书面告知当事人,避免遗漏事项,让当事人来回奔波。
针对案件当事人对判决有异议时,主审法官在坚持“简案快答、难案慎答”的基础上,融合法、理、情,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细心释法明理,让当事人赢得清楚、输得明白。
对涉诉信访案件,承办法官带案下访,做好说服教育、释疑解惑工作,引导当事人正确理解法院裁判,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真正实现息诉罢访。
帮扶群众更暖心
牢固树立群众意识,亲近群众,真情帮助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扎实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党建帮扶及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 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选派优秀党员干警到党建帮扶村任“第一书记”,开展走访群众、帮助解答政策、民情调查、惠民实事、政策法规、化解矛盾纠纷、遍访农村党员、遍访留守儿童等工作,多渠道筹资帮助困难群众重建家园、修路解决“出行难”、修建垃圾池、帮扶计生优质户、慰问留守儿童、建设养殖场、举办春节运动会等,2015年共投入党建扶贫经费35万元。
组织干警开展志愿服务,践行志愿者服务精神。2015年,党员干警进社区开展活动70余次,走访群众、留守儿童141人次,办实事好事74件;干警捐资21000元帮助贫困学子圆大学梦。(向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