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意志,铁的臂膀,任狂沙漫天危机四伏,挺起胸膛做盾牌,只为亲人的安宁。高飞的猎鹰,选择了翱翔,可它绝不孤独,因为背后是人民;
法庭不是赛场,他们胸前也没有金牌,荣耀全部体现在他们对司法公开公正的实践中,他们是公平正义的捍卫者,人民利益的守护人……
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忠实履责,勇于担当,忘记疲惫,不计得失,用鲜血乃至生命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挑战,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他们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敢于担当、惩恶扬善,用勇敢和无畏,肩负起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重任。
公平正义的捍卫者
“‘老苏’工作有能力、有责任、有担当,待人诚恳热情,是我们的‘老大哥’。”这是昌吉市人民检察院干警对该院检委会专职委员、侦查监督科科长苏力堂·卡思木汗的评价。
“老苏”其实不老。2016年51岁的“老苏”精神抖擞,声音洪亮。唯一让他看起来有些沧桑的,是他的“发型”。“刚参加工作时,我是一头乌黑发亮的蓬松卷发,一年后就秃顶了。” 苏力堂摸着自己的头,笑着说。从检27年,在公诉一线奋斗25年,从“门外汉”到“公诉能手”,他告诉记者:“我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义不容辞地走到底。”
2000年苏力堂办理的一起盗窃案,至今让他记忆犹新。犯罪嫌疑人吐某盗窃同村牧民的羊,数额巨大。办案过程中,吐某的父亲找到苏力堂恐吓“小心你的脑袋”;提审时,吐某也扬言出来后会找他算账。
苏力堂没有被吓倒,严格依照法律程序提起了公诉,吐某最终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
几年后的一天,苏力堂再次到吐某居住地办案,在一家小商店门前恰好碰到了刑满释放的吐某。吐某看到苏力堂后,火冒三丈,提着一把刀子冲了过去,苏力堂毫不畏惧,夺下刀子,随后,同事及时赶来,将吐某制服。
苏力堂说,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对得起“她”,要维护好法律的尊严,有胆量向邪恶宣战。
2010年,苏力堂办理了一起强奸幼女案。原本进展顺利的案件,在即将起诉时,被告人突然翻供。
年仅8岁的被害人改变陈述,还有人找上门来替被告人说情,种种反常让苏力堂心生疑虑。当他来到被害人家里时,眼前的一幕让他难忘,简陋的小屋被砸得一片狼藉。
原来,被告人一家在当地很有权势,找人到被害人家里对其家人又打又骂,临走时还扔下一句话:“如果你家不想种地,丫头不想上学、嫁人,那你就告吧!”
小姑娘怯生生的眼中噙满泪水,让人揪心。苏力堂摸着小姑娘的头说:“孩子不怕,坏人必将受到法律严惩!”
随后,苏力堂立即依法对案件进行起诉,被告人终于被依法定罪。
这就是“老苏”,一名基层检察官面对犯罪分子嫉恶如仇,面对弱小满腔深情,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捍卫者。
调解从“终端”到“前沿”
2015年11月27日,天刚蒙蒙亮,陈吉录像往常一样,起床、戴好左腿的假肢、穿衣、洗漱。出门前,他特意捋了捋裤缝。从外表看,怎么也想不到他是一位独腿老人。
陈吉录,2016年63岁,曾是昌吉市人民法院法官。2012年,退休后的陈吉录脱下法袍,当起了民间“和事佬”。
9时30分,陈吉录走进昌吉市司法局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以下简称“调处中心”),他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岗。坐在办公桌前,陈吉录开始打电话,约谈当事人、回访案件履行情况,忙得不可开交。
“老张兄弟,你的案子有结果了,上午就可以来拿钱。”10时,当事人老张接到了陈吉录的“报喜”电话。2010年,老张夫妇在昌吉市某乡承包了上百亩地,承包期限20年。可刚种了一年,该乡镇却将地收回,租给了别人。老张夫妇咽不下这口气,四处上访,足足奔波了3年。
不久前,他们来到调处中心求助,陈吉录揽下这事,拄着拐杖找到某乡政府,要求量地、测亩产、评估树苗价格。跟政府“论理”能赢吗?老张心里直打鼓,陈吉录告诉他:“在法治社会,一定会给你一个公道。”
11时,趁着老张还没来,陈吉录到附近的居民小区和畅园回访。假肢有些磨腿,还要经过建筑工地,不到一公里的路,他磕磕绊绊走了半个小时。他是这个小区的常客,大家见了他都打招呼,“老陈,下雪路滑,小心哦”,“悠着点干,还当自己是小伙子啊”,“呀,有个麻烦事正想跟你讨主意”……陈吉录一一应着,一脸满足。
由于小区大门距居民楼较远,2016年9月,居民们为了出行方便,在围墙上掏了个洞。陈吉录先后调解了3次,说明破坏公共设施的法律后果和因此造成的安全隐患,居民们主动把洞填了。
在大家眼里,“老陈”就是他们的“知心大叔”,遇上事都找他。陈吉录调解纠纷很有一套,谁家婆媳吵了架,他两头劝;哪处邻里闹矛盾,他评是非;当事人闹得脸红脖子粗,他心平气和说法理、讲道理,在家门口就把“官司”断了。
回访结束,陈吉录返回调处中心,老张夫妇正好到了。调解室里,陈吉录把几沓钞票递给老张:“承包费要回来了,你点点。”老张夫妇紧紧握着他的手,连连道谢。
这就是陈吉录,3年调解纠纷2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100%,无一例上访。从法官到人民调解员,从解决矛盾纠纷的“终端”到“前沿”,他永远服务在人民群众中。
反恐前沿的“昆仑猎鹰”
他的车上永远有两样东西——馕和矿泉水,一顿饭就是一块馕伴着几口水。
为抓获暴恐分子,20多天,他没回过一次家,连一个囫囵觉都没睡过。
他是和田地区公安局民警、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木拉提·西日甫江,一名战斗在反恐前沿阵地的公安民警。
成为一名警察是木拉提从小的梦想,2000年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后,他放弃留在沿海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成为和田地区公安局反恐战线上的一名民警。他说:“父老乡亲养育了我,我要用青春和热血,守护家乡的和谐稳定,守护父老乡亲的幸福生活。”
由于工作原因,木拉提很少有机会穿心爱的警服。大多时候,他需要着便装,有时还乔装打扮成各种不同身份的人。哪里有危险就冲向哪里,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对于木拉提来说,这是责任所在。
2010年,在一次抓捕暴恐分子的行动中,木拉提和战友将犯罪嫌疑人逼进人烟稀少的胡同后,发现犯罪嫌疑人一只手伸进了裤兜,凭直觉,木拉提判断此人身上可能藏有炸药或凶器。他命令战友后退,自己却猛扑上去,用身体死死压住犯罪嫌疑人……
他还是战友眼中的“好兄弟”。一位战友说:“木拉提睿智、幽默、思维活跃,办案时,他总能在山穷水尽时,让人看到柳暗花明。他这个人对工作要求很高,却对生活要求很低,所有一切就是为了百姓安宁。”
这就是木拉提,一个把忠诚、信念、品格和追求执著地写在边疆的“昆仑猎鹰”,一个默默捍卫家园、闪耀着荣光的人民警察。
百姓心中的“脊梁”
作为法治新疆、平安新疆的建设者、捍卫者,木拉提·西日甫江、苏力堂·卡思木汗、陈吉录仅是千千万万新疆政法干部中的代表。
伊宁市人民法院法官荆霞,一年240个工作日办案577件;莎车县人民法院恰热克法庭庭长阿布来提·吐松办案实现“零错案、零投诉、零上访”。
也有 “正义永不退休”的石河子市退休检察官张飚,用5年的执着和坚守,让持续10年的张氏叔侄冤案昭雪,开启了我国司法改革进程的新篇章。
更有把“警务室”建在海拔3400米的片警那迪拜克·阿瓦孜拜克,为了服务方圆2000公里几百户牧民,他在两村之间搭建起了一个简易帐篷,当作临时办公场地,一呆就是16个月,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帐篷哥”。
他们的故事,是政法队伍在和平时期经受各种考验、为民奉献的高度浓缩,更多的英雄故事,没有铭刻于碑文,没有记录于报章,没有定格于影像,但他们却活在了人民的心中。
自严打暴恐活动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我区公安民警雷霆出击,人民群众自发行动,形成反恐铜墙铁壁,协助警方剿灭暴恐分子。反恐人民战争的战果属于专业力量和人民群众,他们共同谱写了一曲全民反恐、严打暴恐的英雄壮歌。
英勇牺牲的阿克苏地区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买买提江·托乎尼亚孜,在生命中最后的时刻,他没有丝毫畏惧,一心想着保护牧民。
中央政法委领导评价:在买买提江·托乎尼亚孜身上集中体现了人民警察敢于担当、临危不惧、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集中体现了恪尽职守、任劳任怨、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是新时期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的坚强柱石。
在新疆,广大战斗一线的政法干警,面对艰巨繁重和复杂危险的维稳任务,他们忠实履责,勇于担当,忘记疲惫,不计得失,用鲜血乃至生命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挑战,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他们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司法为民、敢于担当、惩恶扬善,用勇敢和无畏,维护了不容亵渎的法律尊严,担负起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职责,他们浩然正气,是百姓心中坚韧刚直的“国之脊梁”。
4月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综治办、自治区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举报涉暴恐犯罪线索奖励办法》,鼓励人民群众主动发现、踊跃举报涉暴恐犯罪线索,有效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活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详细]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工作方案》,就破解执行难问题作出专题部署。[详细]
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主办 网站编辑部电话:010-83079355 | 招聘启事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6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