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机制提高救助水平
为更好地促进司法救助工作开展,将其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各地纷纷探索创新救助模式,已初显成效。
2014年春节前夕,北京的张老汉收到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份“新年礼物”——13只羊。
张老汉收到的这份“礼物”,正是北京法院发出的另一种形式的司法救助金。
张老汉家因案致贫,只能依靠低保维持生计。北京法院了解到张老汉的生活窘境,一开始决定为其发放两万元司法救助金。
但期间有人提出,如何让这笔资金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考虑到张老汉曾有过一段放羊养家的经历,一个新的救助方案脱颖而出——将两万元司法救助金换购成羊和部分草料,以此让张老汉家获得持久的经济来源。
半年后,几名法官再次走进张老汉家进行回访时,惊喜地发现,羊群变大了,还添了几只欢蹦乱跳的小羊羔儿。老人的精神头更好了,眼睛也透出亮光。
“灵活救助,好钢用在刀刃上”“不单纯给予当事人金钱救助授之以鱼,还探索解决其生存来源问题授之以渔”,成为北京法院积极探索、丰富救助形式的一大创举。
《法制日报》记者从北京市委政法委获悉,北京市司法救助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并已喜结硕果——2014年,全市使用司法救助资金4777.93万元,解决案件1195起。
河北省各级法院则通过诉讼中减免诉讼费用,为聘不起律师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等司法救助活动,减轻或者免除经济上确有困难当事人的负担,保证其能够正常参加诉讼,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
在河北省司法行政部门的推动下,全省1.7万名注册律师,每人每年至少为两名生活困难案件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
“从基层工作实际来看,司法救助最大的问题依然是经费不足。”河北省委政法委信访处调研员王庆侠发现目前司法救助存在的一些不足。
多位接受采访的基层司法工作者认为,仅靠一省、一地解决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的经费保障问题,还有一定困难。他们建议,应不断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更好地发挥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作用。
还有人提出,有些情况下,仅靠一次性司法救助无法让案件当事人回归正常生活,希望国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解决上述问题。
基层司法工作者的呼声,早已引起上级重视。
为进一步推进司法救助工作向前发展,中央政法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国家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诉讼费减免、社会救助等的衔接机制,充分发挥各项救助政策的集合效应,确保当事人的实际困难得到妥善解决。
中央政法委还要求,各地政法机关、财政部门将建立救助资金动态调整机制,细化各类案件的救助标准,缩短救助审批和资金发放时间,探索建立开放、透明、便民的阳光救助机制,不断提高救助水平,努力让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当事人享受及时、公正、公开救助。
切实解决了一大批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并不断探索创新,争取让更多人获得应有的帮助,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在送去关爱与温暖的同时,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记者 蔡长春 文/图)
4月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综治办、自治区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举报涉暴恐犯罪线索奖励办法》,鼓励人民群众主动发现、踊跃举报涉暴恐犯罪线索,有效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活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详细]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工作方案》,就破解执行难问题作出专题部署。[详细]
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主办 网站编辑部电话:010-83079355 | 招聘启事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6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