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检察院代理检察长敬大力在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了北京市检察院工作报告。敬大力介绍,2015年全市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368件402人,其中,县处级以上的国家工作人员128人,占32%,包括3名省部级干部。开展清理久押不决案件专项行动,清理超期羁押119件201人。会后,记者采访了市检察院副检察长甄贞,请其对市检察院2015年的工作亮点进行解读。
2015年工作
亮点1
办理一批社会关注案件
报告摘录:依法起诉故意杀人、绑架、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1155人,办理了“工体撞人案”、“大屯飙车案”、“国学教师虐童案”等一批社会关注案件。
甄贞:对重大敏感案件的办理,市检察院专门听取案件办理情况的汇报,并就案件证据的梳理提出建议,对案件事实认定和证据补充提出下一步工作方向,注重协调沟通,完善补充关键证据。在此基础上,对案件的法律适用分析提出意见,要求承办单位加强对争议问题的研究论证。
其中广受关注的一个典型案例是:2014年12月26日,金复生驾驶车辆在工体地区故意撞击行人,致3人死亡,2人重伤,6人轻伤。2015年1月,市检三分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金复生批准逮捕。2015年12月,金复生被法院判处死刑。
亮点2
非法集资案起诉63件
报告摘录:围绕加快经济转型、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依法起诉侵犯知识产权、非法集资等危害经济秩序犯罪2413人,仅华融普银案涉案金额就达55亿元,涉及投资人3000多人。
甄贞:2015年,全市检察机关受理非法集资犯罪公诉案件104件(起诉63件),涉案金额最高达103亿余元。由于此类案件极易引发“集体上访”,所以市检察机关将非法集资犯罪作为金融犯罪的重中之重,严厉打击。
主要做法包括侦查监督、公诉部门定期汇总全市案件信息,分析研判新类型案件,在证据标准、法律适用方面加强指导。着重对赃款赃物专门审查,将每一笔可能直接与投资人经济利益相关的财产追缴作为办案重点,尽最大可能减少投资人的损失。
亮点3
立案侦查3省部级干部
报告摘录:2015年,全市检察机关办理上级交办专案28个,依法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368件402人,其中,县处级以上的国家工作人员128人,占32%,包括3名省部级干部。
反贪部门立案侦查的大案占97.4%,要案占37.7%,大要案比例同比上升9个百分点,为近年来的最高值。
甄贞:2014、2015年连续两年贪污贿赂犯罪案件有罪判决率均保持在99%以上的较高水平。
大案是指贪污、受贿犯罪金额在5万元以上、挪用公款犯罪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职务犯罪案件。北京的中央部委多、中央企事业单位多,具有公职身份的人员集中,根据属地管辖原则,北京检察机关承担着查办发生在本市以及驻京国家部委、国有大型企业职务犯罪的重要职责。案件存在涉案金额大、社会影响范围广、案情疑难复杂、标准要求高等特点。全市共有14个院立案侦查大案比例在100%。
亮点4
依法排除非法证据18件
报告摘录:对侦查取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影响司法公正的,依法排除非法证据18件。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坚决不予批捕,不予起诉。对虽有犯罪行为但社会危险性不大的1654人不批准逮捕,对犯罪情节轻微,与被害人达成刑事和解的1173人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
甄贞:逮捕案件公开审查是市检察机关就案件证据采信、法律适用等问题,公开、集中听取侦查机关、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近亲属、被害人等的意见,准确做出逮捕决定的办案方式的改革。
目前已在四个单位进行了一年试点,共对符合条件的79人进行公开审查,审查后不批准逮捕或建议侦查机关改变强制措施的47人,占总人数的59.5%。
亮点5
261人没必要羁押被取保
报告摘录:开展清理久押不决案件专项行动,逐人逐案建立台账,清理超期羁押119件201人。对在押犯罪嫌疑人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和跟踪复查,就373名没有羁押必要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向有关机关提出解除或变更强制措施的建议,其中261人被取保候审,减少了不必要的审前羁押。
甄贞:北京检察院近年来依法清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三年以上尚未审结的案件。督促办案机关法定期限内尽快结案,维护在押人员合法权益。
自2013年以来,市检察院协调市高级法院、市公安局建立推进清理纠正久押不决案件领导机构,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清理纠正久押不决案件专项工作方案》,依法督促办案机关在法定期限内尽快结案,维护在押人员合法权益。
亮点6
红色通缉令本市抓两人
报告摘录:开展追逃专项行动,追捕、劝返11名外逃人员归案,成功将百名红色通缉令中的孙新、裴健强从柬埔寨、几内亚押解回国。
甄贞:2014年9月26日,最高检部署全国检察机关职务犯罪国际追逃追赃专项行动。2015年3月,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召开会议,决定于4月启动“天网”行动,发布“百名红通”人员名单,对一百名重点外逃贪官向全球发布红色通缉令,进行全球通缉。其中涉及北京地区的职务犯罪嫌疑人共有6人,截至2016年1月1日,北京市检察机关已在境外成功抓捕孙新、裴健强两人。
亮点7
办案责任制谁办谁负责
报告摘录:积极推进检察官办案责任制试点,按照“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的原则,探索责权清单、办案组织、选任程序等工作。市检四分院作为全国首批成立的跨行政区划检察院,将原有的12个内设机构整合为9大机构,实现专业化、扁平化管理,机构精简25%,一线办案力量达到85%。
甄贞:实践中导致司法责任难以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内部办案组织、办案人员权责不清。2015年,高检院制定的《关于完善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明确了检察机关内部各层级职责权限,并要求省级检察院结合本地实际,根据业务类别、办案组织形式,制定辖区内各级检察院检察官权力清单。
市检察院已起草完成相关规定,让各层级检察官的权力范围清晰,使一线检察官真正成为有职有权、相对独立的办案主体。
2016年任务
加大惩治行贿犯罪力度
敬大力表示,2016年,全市检察机关要依法惩治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及损害民生民利的严重刑事犯罪;突出打击非法集资、侵犯知识产权等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严格监督各种诉讼违法和行政违法,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服务有序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
突出查办侵害民生民利、破坏依法行政、危害公正司法、毁坏生态环境、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职务犯罪案件,加大惩治行贿犯罪的力度。
还要深入推进司法改革,进一步明确检察人员职责权限,健全司法办案组织和检察管理监督机制,严格责任认定和追究,保障检察权依法公正行使。围绕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和食品药品安全,依法推进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改革。
探索引入第三方力量参与化解涉法涉诉信访,引导合理表达正当诉求。坚持把规范司法和监督作为根本性工作长抓不懈。发挥刑事控告申诉检察和刑事执行检察的反向审视作用,及时发现和纠正冤假错案。
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扎实推进专业化建设,重点围绕金融证券、知识产权、互联网技术等领域培养专门办案力量,探索引入外部专家技术支持,提升出庭公诉和举证质证水平。(杨凤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