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4日,浙江省湖州德清的徐姑娘从武康派出所民警的手中,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户口本,终于结束了21年的“黑户”生涯。
对于“户口”,大多数人可能感觉不到其重要性,但对徐姑娘来说,拥有一个正常户口却是比登天还难的事。因为出生在家中,没有出生医学证明,加之母亲失踪等情况,她就这样成了一个没有身份的“黑户”。从此,徐姑娘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求学路也变得不再平顺。如今好不容易职高毕业,她还是无法像正常人一样找工作、谈恋爱,更别说进医保、出远门了……
然后,像徐姑娘这样的“黑户”并不算个例。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全国登记到的没有户口的人有1300多万。
不过记者了解到,目前针对“黑户”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开始着手解决了。1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这意味着,今后超生等八类“黑户”也可以落户了。
其实早在2013年,湖州警方就率先开始探索破解户改难题,并将此项行动列为“惠民十大行动”之一,一干就是3年多。目前,湖州警方已解决湖州当地4800余名“黑户”的落户问题。
2012年湖州有“黑户”几千人
2012年,湖州警方通过局长接访日、市公安局警务e广场、96110热线、警务广场实体平台、公安官方微博等各类民意渠道,收到关于户籍诉求信息近700件,超过全部公安管理类信息的三分之一。“当时,我们为了给户籍制度改革扫清障碍,对湖州无法上户人员进行了摸底。”湖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陆明清说。通过那次摸底,公安机关发现湖州全市范围内存在的“黑户”竟有几千人。
由此,湖州警方开始破冰“黑户”问题,并将其列入2013年全市公安机关“惠民十大行动”之一。经过多次专题调研、座谈、研究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问题,湖州警方出台了相关举措。
家住湖州吴兴区埭溪镇的陈先生身体患有残疾,11年前收养了一个女孩,名叫丽丽。2013年丽丽8岁,到了读小学的年纪,却一直无法报名入学。这不是因为学费问题,而是受制于那一纸户口——丽丽是个“黑户”。
束手无策的陈先生只能向吴兴区公安分局埭溪派出所求助,在民警林长富和陈桂庆的帮助下,陈先生终于拿到了丽丽的户口本。如今,陈先生每天看到女儿高高兴兴地从学校回来,别提有多高兴了。
湖州警方在摸底中,发现像丽丽这样的被收养子女,其中部分确实存在无法落户的问题,于是出台了相关举措,针对无法办理收养证、收养公证或抚养事实公证的,经调查核实,排除被拐卖嫌疑、确属事实抚养的,可随抚养人申报户口,与户主关系登记为非亲属。
除此之外,针对超生非婚生未落户问题,湖州警方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在法律的框架内,坚持未成年人保护,儿童优先,剥离与户口登记挂钩的罚款、收费等地方行政“潜规则”手段,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针对夫妻双方均为无合法稳定住所的集体户,规定其子女可以在集体户申报户口或者办理准迁。
3年解决4800多名“黑户”问题
“对于我来说,没有户口意味着什么?孩子不能上学,去世后不能火化,实在是太可怕和可悲了!还好有湖州警方,帮我结束了43年的‘黑户’生涯,化解了我的心病,真的太感谢了。”湖州妙西镇的李国芳在拿到户口本后,连声感谢。
原来,李大姐在3岁左右时,父亲就病故了,她只能和母亲以乞讨为生,四处漂泊。11岁那年,母亲因突发心脏病撒手人寰,此后,她就一直孤苦伶仃地在外流浪乞讨。直到她17岁时,流浪到了现居的妙西镇沈埠村避村。在好心人的介绍下,她嫁给了该村村民张连贵,并生下了一个孩子,从此生活在了该村。
但李国芳自幼离家,对自己的家乡一无所知,因此落户的事就耽搁了下来。由于是“黑户”,李大姐在外打工都办不了工资卡,单位也不能给她办理各种保险等。
“没有户口,让我的工作和生活都充满了烦恼!”李国芳常常抱怨,甚至有些自卑。直到拿到印有自己名字的户口本时,她牵挂了43年的心结才终于解开。
无独有偶,1995年,长兴的魏女士嫁到虹星桥镇谭家村。结婚当年,魏女士将户口从雉城长桥村迁出,但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未到虹星桥派出所办理迁入手续。随着时间推移,魏女士的迁出手续等资料也找不到了,一方面魏女士担心是自己搞丢了资料,导致无法办理户口迁移,另一方面是怕办理手续过于繁琐,所以这18年来,她就一直没有把落户手续办好。
2013年湖州警方开始解决“黑户”问题,针对夫妻双方均无合法稳定住所的集体户,其子女申报户口或者办理准迁等方面的情况都进行了破解,最大限度的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最终,在虹星桥派出所社区民警朱旭明的努力下,魏女士的落户资料通过了审批,她也结束了18年的“黑户”生涯。
据统计,2013年湖州警方解决无户口人员落户问题3241人,2014年1971人,2015年856人。3年内总共帮助4829名无户口人员解决了落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