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来,陕西省安康市公安局在全省公安机关目标责任考核中一直位居前列,成为全省先进。不管是公安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基层基础工作,还是公安队伍建设,都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全省先进名副其实,是其他市区学习的榜样。”这样高度评价安康公安工作的不是别人,正是陕西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杜航伟。
在2014年底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成为西北唯一跻身全国十佳的先进典型之后,安康公安的2015年充满了底气和朝气。在公安系统不断打造自己的品牌榜,用“八大警务”、“八化进程”和“八区建设”来注入带有鲜明印记的安康元素。
主动作为才是新常态
虽然已是公安系统的明星,安康公安却始终牢记着自己的初衷——服务群众,服务安康经济社会发展,将主动作为当做2015年的新常态,并随之成为一大品牌。
主动警务、民生警务和合成警务,是安康公安2015年的关键词之一。这三个关键词有着共同的指向,就是为安康发展和群众生活营造优良的环境。为此,安康公安扎实推进反恐维稳常态化、打击整治一体化和治安防控立体化,全面建设维稳处突的放心区、严打整治的示范区和群众认可的安全区。
在“十二五”收官之年,安康公安建立了市、县、派出所、警务室四级信息收集体系,群体性事件预警率达到95%。不断完善“三调对接”、“三级联调”、社会风险评估等机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251起。
“破小案,暖民心”是公安系统的响亮品牌,为了营造一个安居乐业的良好氛围,安康公安把“秦风行动”作为贯穿全年工作的主线,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叫响叫亮了“破大案保平安,破小案暖民心”。成功破获了汉滨特大系列流窜盗窃机动车团伙案等一批系列性、团伙性、侦查破案、分工协作、追赃挽损、考核奖惩七项机制,创新推出“355”技战法,形成了破小案的长效机制。一年来,全市共立刑事案件4373起,同比减少2.9%;破案2795起,打掉犯罪团伙133个547人,抓获网上逃犯261名,向受害人返还各类财物价值1200余元。
同时,安康公安制定了《安康公安机关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三年规划》,迅速启动新一轮治安防探体系建设。在全省率先搭建起省、市、县、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室五级联控平台,深入推进实时视频监控网建设。如今的安康,有各类视频监控98637个,全市累计建成市级图像控制中心1 个、县级监控平台12个、派出所四级监控平台121个、社区警务室五级监控平台115个,整合各类图像资源3197路。2015年以来,利用视频监控破获刑事案件115起,查处治安案件307起。在城区重点部位、人员密集场所和街面繁华路段建成警务室工作站17个,建立应急处突队伍19支2384人,设立网格化巡逻责任区170个,构建起了“群防管区、派出所管片、巡特警管面、公安检查站管点、交警管线”的网格化“五级巡防体系”,成为安康公安的又一个品牌。
“云”端上的新公安
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公安工作如何走的更远?安康公安用信息警务来实现与新时代的完美对接,打造“云”端上的公安新气象。
安康公安大力实施信息警务,扎实推进基础工作信息化,全面建设科技应用的创新区。制定了安康公安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推行建设项目由金盾办统一审核的把关制度。全面完成了340M无线图像传输系统建设,全市11台无线图传车辆实现前端图像实时上传市局图控中心。完成了信息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顺利实现了与部、省平台的联调测试工作。
为实现信息采集整合工作的新跨越,安康公安组织开展了信息采集整合专项行动,完成了12个信息系统的整合对接,为信息化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深化“DQB”系统应用,登记重点人员信息8.7万人次,协助破案38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97名,网上逃犯56名。
在创新实战指挥机制上,安康公安也在开创自己的品牌。印发了《视频指挥调度工作规定(暂行)》,全市合成作战指挥平台及“三台合一”升级改造即将竣工。各县分局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开创“互联网+”时代的警务新模式。石泉探索组建信息指挥大队,实现了指挥决策、警令传递、警力调动、现场处置快速高效。岚皋整合QQ群、微博、微信群等网络载体,建成高效移动实战指挥调度及办公平台。
在应急处置机制和打击犯罪机制上,“互联网+”也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汉滨区根据中心城区街面分组分色预警实施等级巡逻,借助视频传输手段,实现重大突发事件点对点实时指挥。旬阳则修订完善了应急处突预案30种,并制作成电子书,以便于学习和查询。完善了以刑侦为主体、多警种协调联动的“1+X”网上合成作战机制,建立了市、县、所队三级刑侦专业情报研判机制和市级图侦系统及涉案视频库,完善了全市视频巡逻侦查工作机制。
执法流程的信息化,让安康公安在全国执法示范单位的大背景下走的更远。全市全面完成了执法办案场所升级改造和涉案财物智能化管理,所队办案区审讯视频全部接入办案中心研判平台。安康执法办案场所升级改造及管理使用工作排名全省第一,网上办案证据材料录入人员信息录入率达100%,位居全省第一,成为安康公安品牌的一面旗帜。
为让现代化警务能有坚强的后盾和保障,安康公安大力突出“210工程”,不断提升警务保障水平。历时三年多,总投资 1.75亿元、建筑面积 28591平方米的市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建成投入使用,按照最新的理念建成了“两个窗口”、“四个中心”和“三库”,成为全省市级业务技术用房的标杆。特别是随着市公安局机关顺应安康发展大势顺利北迁,安康公安正在更高的平台上,更广阔的天地里蓄势待发。
强势品牌后的创新意识
“破小案,暖民心”,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安康公安将其做成了品牌。
公安部刑侦局、省委改革办、省公安厅《陕西公安简报》和《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简报》,先后多次推介安康“破小案,暖民心”的经验做法。在全省刑事侦查工作会议上,安康出面介绍了“破小案,暖民心”的做法和成效。市委书记郭青也在当地媒体刑登评价,为“破小案,暖民心”点赞。相关媒体2015年先后三次,深度报道了安康公安机关“破小案,暖民心”活动。10月30日,相关媒体又以《安康两年“破小案”3910起返还被盗财物3400万元》为题,大篇幅报道了安康的经验做法和社会效果。
一个“破小案,暖民心”,赢得群众纷纷点赞,安康公安的强势品牌,却并不止于此。“1+X”网上合成作战机制,以五级联控平台、五级联防体系、环安防控圈为主要内容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以高速公路“122”、山区农村公路“125”、中心城区道路“113”为主要内容的交通安全联勤联动体系,以及以社区“双十警务”、民生警务平台为主要内容的社区警务工作模式等,都是安康公安改革的靓丽品牌。
在大力实施“高效警务”,扎实推进管理服务人性化,全面建设为民服务的模范区的进程中,安康公安亮点频出,不断打造着属于2015年的新品牌。无论是在公安行政管理改革上,还是在交通安全管理上,都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十二五”收官之年,安康公安的步伐格外稳重而矫健。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三五”,安康公安已有自己的谋划。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攻坚之年。全市公安机关将牢牢把握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化的总要求,以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和公安四项建设为主线,以争创全国综治优秀市、争当‘西部先进,陕西一流’为目标,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和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在新的起点上奋力开创安康工作新局面,不断为安康公安这个品牌注入新的元素。”市长助理、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督察长杨尚伟这样描述他的新年蓝图。
2015年12月29日,广东省正式启动第二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天河、南沙两个基层法院被纳入试点范围,全面推进包括员额制在内的各项司法体制改革。[详细]
为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公安局于2012年6月成立直属二分局,专门负责环保执法。[详细]
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主办 网站编辑部电话:010-83079355 | 招聘启事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6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