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南检察院同步小康驻村工作见成效

2016-01-21 14:40  来源:法制生活报

  2015年以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检察院紧扣“三严三实”主题,以“党组织、党员进社区报到”、“自愿者服务”、“微心愿行动”、“元旦、春节、七一慰问”、“双向组织生活”、“双联双促”和“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为载体,立足于服务基层、服务民生、服务发展和服务群众的目标,结合中央政法委、高检院、省委、省检察院和黔南州委州政府的有关安排部署,扎实有效地推进党建扶贫和同步小康驻村等工作,为“转作风、强队伍、促业绩”,不断提高党员干警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意识,为推动黔南州经济社会提速转型、跨越赶超,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证。

  党员自愿服务队参与社区服务和建设

  2015年7月16日,黔南州检察院机关党委一行四人,代表黔南州检察院党组织,前往都匀市沙包堡镇龙昌社区报到。同年8月至9月,黔南州检察院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小区)报到活动,实现了97%的报到率。

  2015年,黔南州检察院为龙昌社区协调交通部门出资3万元维修白泥街道工程,解决龙昌社区长期以来群众出行难的困难;一名党员参与社区服务(民事调解);两名党员向社区捐款300元。

  这些是黔南州检察院认真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黔南州检察院党员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4年7月,起初申报名称为“黔南州检察院青年党员服务队”,共有队员20人。2015年,按照上级要求,该院成立“黔南州检察院党员志愿服务支队”,下设三个大队,共有队员36名。自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3次前往都匀市沙包堡镇龙昌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

  2015年5月,黔南州检察院第二支部组织党员志愿者12人,前往荔波县朝阳镇朝阳村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2015年11月,黔南州检察院第一、三支部组织党员志愿者10人,前往荔波县朝阳镇板麦村、黎明关乡尧古村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受到当地干部群众好评。

  同时,黔南州检察院积极参加“微心愿行动”。从2015年2月3日起,该院机关党委带领党员前往都匀市沙包堡镇龙昌社区、广惠社区,荔波县朝阳镇朝阳村、板麦村,黎明关乡尧古村、德门村开展微心愿行动6次,为那里的困难党员、群众送去大米32袋、菜油15桶、书包20个、衣物4箱等物资和慰问金6600余元,并带去该院全体党员的问候与祝福。

  “双向组织生活”发扬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黔南州检察院机关党委在2015年“元旦”、“春节”和“七一”节日期间,组织三个在职党支部党员代表23人,前往都匀市龙昌社区、荔波县挂帮乡镇看望困难党员和群众,给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与问候的同时,还送去了2万余元的生产、生活资金。

  通过走访慰问,加深了黔南州检察院党组织和党员群众之间的感情联系。尤其年轻党员在活动中,亲眼目睹了困难党员的生活状况与他们坚定的党性原则的强烈“反差”,深深地受到震撼和教育!纷纷表示,要强化党员意识,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不忘入党誓词,牢记自己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充分发扬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倍努力工作,不断追求卓越,为实现中国梦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黔南州检察院各党支部在按要求开展好本支部的组织生活的同时,专门安排时间到荔波县的帮扶村开展双向组织生活。

  2015年5月,黔南州检察院第二支部组织党员12人前往荔波县朝阳镇朝阳村与该村支两委委员开展双向组织生活;2015年11月,黔南州检察院第一、三支部组织党员10人前往荔波县朝阳镇板麦村和黎明关乡尧古村分别与两村的村支两委委员开展双向组织生活。

  驻村队员挂帮扎实工作成效明显

  为了抓好2015年度挂帮工作,年初,该院机关党委制定了黔南州检察院“双联双促”活动方案和《黔南州人民检察院2015年度同步小康驻村与党建扶贫工作方案》。黔南州检察院领导多次前往荔波县黎明关乡尧古村、德门村挂帮点指导工作,送去专项扶贫经费23万元,以及慰问金2000元和部分物资。

  在荔波县朝阳镇板麦村,黔南州检察院驻村队员冉卓麟,主动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板麦村基本情况,认真做好民情台账;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将有可能升级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访贫问苦,慰问困难群众,共筹措资金2400元及部分物资,慰问部分困难群众,对2015年板麦村11名考取大学的学生发放慰问金2300元,得到了群众好评。

  在驻村队员的帮助下,板麦村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结合地理环境及交通区位优势,将闲置土地进行流转,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种植连片花海200亩,带动当地600名群众就业;2015年9月份从本单位积极争取2万元资金用于帮助该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驻村队员黎婧,得知村支两委经济困难,办公耗材没有落处,积极想办法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协调资金购买村支两委日常所需办公耗材,帮助购买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照相机。利用节假日参与部分群众间的矛盾纠纷调解,参与慰问贫困党员“双联双促”活动,为村里贫困党员送去900元慰问金。黎婧还充当好政策宣传员,利用进村入户的机会向群众惠农政策、为群众写申请、证明等;积极向单位争取资金1万元,用于消除空壳村项目前期土地平整。

  驻村队员姚作勋制定每周计划,合理安排走访进度,根据走访对象精心设计走访方式,把走访落实到实处。2015年一年来,他走访群众近350人次,召开群众座谈会30余次,走访中小企业6家,把收集到的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与村支两委沟通,对群众的困难、问题,做到“用心办,用情办,用力办”。提出合理建议100多条,共化解矛盾纠纷18起,结合自身特长,帮助解决计算机其他故障,向院党组申请协调到通组硬化道路款1万元。配合协助村支两委做好危房排查,土地纠纷协调,低保核实,计生执法,村务公开等常规工作以及荔波县“5+1”工程。将便民联系卡发放到群众手中,让群众知道谁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困难什么样的驻村干部能解决,形成“挂号机制”。

  驻村队员刘荣深入村组调查研究,积极协助村“两委”拟定《黎明关乡尧古村2015年度至2018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抓好村集体经济,消灭“空壳村”,通过争取扶贫资金,已投入150余万元搞基设施建设,目前已完工验收。为黎明关乡尧古村解决扶贫资金20万元作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启动资金。大力宣传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二至五中全会精神和党的“三农”政策及扶贫政策,做好党在农村工作的宣传员,采取多种形式,深入村组开展宣传工作21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协助村里调解民事纠纷4起。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深入村组走访困难群众、困难党员56户,110人(次),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手中。其本人出钱700元送给7户困难群众。2015年7月、11月两次组织单位机关党委、第一支部两次到村里开展慰问困难群众、困难党员共9户,共计慰问金3100元,大米50斤,食用油20斤,衣物20余套。协助单位主要领导做好尧古村、德门村的联系和帮扶工作。积极争取单位资金3万元帮扶德门村修建“德门村农民抗日纪念碑”。

  驻村队员潘秀勇结合自身实际组织当地党支部开展党群联动“一带一”活动,全面落实村务公开制度。通过推进党务村务公开,有效地增强了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充分保障了广大党支部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党建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组织搬迁村支两委办公室到新办公楼,按照要求对新办公楼进行布局,协助乡党委、政府完成新办公楼拉片村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并顺利通过省级民政部门验收。

  驻村队员姜涛积极为高桥村招商引资九千余万元打造“四季花海”,得到省、黔南州领导的赞杨,并已成功升报为贵州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国家农业部、中央电视台授予“四季花海”为大学生影视拍摄基地。在瑶山乡高桥村招收当地农民工100多人就地打工,支付工资三百余万元,使他们致富,深受当地党委、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赞扬。


责任编辑:王燕薇
相关报道
更多> 图片报道
更多> 信息联播

习近平: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强调: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详细]
更多> 中央动态

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纪实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有一个刚毅的先锋去引领方向。 [详细]
更多> 权威发布
更多> 视频
更多> 图解
更多> 长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