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院以“四心工作法”锻炼法官队伍

2016-01-21 08:47  来源:法制日报

山东以“四心工作法”锤炼法官队伍

让法官成为司法为民的行家里手

  不久前,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北上庄村的王大爷状告儿子索要赡养费一案在村委会开庭,泰安市岱岳区人民法院徂徕法庭法官钱继红是主审法官。一间不大的房子里里外外挤满了前来旁听的群众。钱继红讲法理、说伦理,王大爷的两个儿子红着脸低下了头……

  “这个案子事实清楚,难度也不大,关键是把法律、道德讲明白,法德结合才能使当事人服判息诉。除此之外,采用就地办案不仅方便了诉讼,还能教育广大群众。”10年扎根基层一线的钱继红感慨道,基层法庭受理的多是些鸡毛蒜皮纠纷,除了法律知识要牢,更重要的是有颗为民心,多为群众想,多听群众言,多说百姓话,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山东高院提出“四心工作法”,即接待当事人要热心、倾听诉求要耐心、审判案件要细心、解决问题要诚心。因为成绩突出,钱继红等一大批基层法官被授予全省践行“四心工作法”优秀典型。

  近年来,“判决依法依据,老百姓却不买账”的现象并不少见,倘若再有些服务不到位,造成群众有怨言,情况将更糟。究其原因,还是法官没有做好群众工作。

  “特别是一些年轻干警从家门、校门再到法院大门,虽然法律知识水平不低,但欠缺社会经验,不善于做群众工作,案件处理中导致案结事不了,而且由于方法不当还经常引发上访申诉。”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白泉民说。

  白泉民表示,这就要求每名法官都要胸怀司法为民情怀,掌握为民服务本领,“四心工作法”便是提升法官队伍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的一剂良方。

  据了解,“四心工作法”包含接待、倾听、审理、结案四个步骤,贯穿立、审、执等司法全过程,引导干警善于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群众能理解的思维、群众可接受的方式来辨法析理,改进纪律作风,建设过硬队伍,推进公正司法。

  一家土地搞建设,邻家土地受损害,近日这起纠纷闹上了法庭。沂源县人民法院鲁村法庭法官赵小红给当事人细算了风险账、时间账、亲情账、信誉账、经济账这诉讼风险“五笔账”,引导他们通过调解方式化解纠纷,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算好诉讼风险‘五笔账’是贯彻‘四心工作法’的生动实践。”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政治部主任段大伟说,其要求在依法公正审判同时,做好释法、说理、取信文章,使广大法官真正成为善于做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纠纷的行家里手。

  2015年以来,章丘法院开展了“上诉约谈”制度,对于上诉当事人,按照“上提一级”原则由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既提升了一审判决服判息诉率,也通过给当事人“说话”机会,使法官多了一条改进工作方式、提升群众素养的途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四心工作法”的落地举措还有很多。大到推行初任法官一线锻炼制度、完善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专项检查审判执行行为、修订审判业务流程,小到倡导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热茶、一把椅子的“四个一”服务……近年来,通过一点一滴、一言一行的创新服务,山东法院在司法为民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据悉,以“四心工作法”锤炼法官队伍已经成为山东法院系统的新常态。通过加强队伍业务素质建设,打造法院文化建设品牌,不断加强教育培训力度,强化基层法院队伍建设,建设过硬法院队伍。

  数据显示,2015年全省法院在办案数量超百万背景下,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为91.79%,经过二审后的服判息诉率达到99.84%。同时,群众反映的“六案三难”“庸懒散”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15年全省法院涉诉信访案件进京访总量同比下降26%,信访积案同比下降62%。

  “实践证明,‘四心工作法’不仅提升了广大法官开庭审理、调解案件、适用法律、裁判说理的能力,而且提升了他们掌握社情民意、了解群众心理、学会群众语言、掌握沟通技巧、引导社会舆论的水平。”白泉民说,只有每一名法官在思想观念和行动实践中真正落实司法为民宗旨,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责任编辑:王燕薇
相关报道
更多> 图片报道
更多> 信息联播

习近平: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强调: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详细]
更多> 中央动态

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纪实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有一个刚毅的先锋去引领方向。 [详细]
更多> 权威发布
更多> 视频
更多> 图解
更多> 长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