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跨行政区划法院年瑕疵率为零 审结千余案件无一上访

2016-01-18 09:00  来源:新华社

“我们审理案件不看原被告,判决上海市政府是否败诉,是要看法律依据和事实的。我们有能力对此作出自己的裁判。”

上海三中院副院长璩富荣进一步表示,作为跨行政区划法院,公正审判的责任重大。不是说上海市政府没有败诉,他作出的行政行为就没有瑕疵。该院会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通报会等形式,就司法审查中发现的问题与上海市政府进行沟通。去年,上海三中院针对市级机关的行政行为瑕疵发出了两个司法建议给有关部门。

“从目前情况看,这些瑕疵尚不足以否定原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不过,以后也不排除上海市政府的案件败诉的情况出现,我们只根据法律来审判。”璩富荣说。

刑案庭前先排除非法证据

法学专家称,跨行政区划法院为其他法院未来改革提供借鉴和示范

对于上海三中院来说,还有一个案件大头是刑事案件的审判。根据目前管辖范围,该院刑事案件的管辖主要以重大案件为主,包括走私犯罪案件、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刑事案件和破坏环境资源保护刑事案件等案件类型。

长期以来,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一大问题是公检法三家的联系过于紧密,这也是造成冤假错案的重要原因。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中央提出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避免“未审先判”情形再次出现。

在上海三中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顾军伟眼中,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最难的是庭审中心主义的理念确立问题。

对于实践,顾军伟介绍,首先,非法证据排除是改革法院必须坚持的。去年在每一起刑案审理中,上海三中院刑事审判庭的法官们都会在庭前会议上进行非法证据排除,目前已形成制度。同时,该院审理的二审刑事案件,如法官发现证据问题会直接发回原审法院或改判,去年这部分数量有所增加,目的是倒逼基层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此外,法院在审理案件中发现问题,会集中向公安、检察院进行反馈和通报。

在顾军伟看来,由于刑事案件的理念问题是长期形成的,所以在很短时间内真正确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并不现实。作为法院来说,要坚守住“非法证据排除”这个底线,并通过审判前移的做法把好“审判关口”。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沈福俊一直在关注跨行政区划法院的改革。他分析,目前上海三中院和北京第四中级法院是我国正在试点的两家跨行政区划法院。从运行效果看,无论是从行政案件的审判还是刑事案件的审判,都为其他法院未来的改革提供借鉴和示范。

他称,跨行政区划法院的最终目的是避免产生诉讼的“主客场”,排除地方权力对审判的干扰,保障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目前,两家跨行政区划法院的管辖范围都是在现有法律规定的条款中探索。未来能否在管辖范围上再扩展,这需两家试点法院在审判各个领域中继续创新,同时还涉及法院组织法和相关诉讼法等法律层面的修改。(记者 邢世伟 )

责任编辑:李镕良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