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瑞安司法局“三足鼎立”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2016-01-17 14:39  来源:平安浙江网

  2015年以来,浙江省瑞安市司法局以增强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水平为目标,提高教育矫正质量,加强日常监管措施,不断优化监管条件和帮教水平,提供人性化社区矫正监管,杜绝监管漏洞,使得社区矫正工作成效得到全面提升。目前在册社区服刑人员1032名,今年新增社区服刑人员878人,解除矫正795人,未出现脱漏管,没有发生严重再犯罪。

  立足于监管,全面布控强监督

  一是加强排摸巡查。以镇街网格化标准,分片负责开展动态排查活动。为95%以上的社区服刑人员(因年事高听力有障碍、精神病、重病保外就医的无法配备)配备定位手机,设定电子围墙,每日随机抽查并排摸梳理活动轨迹反常的社区服刑人员。建立局、所两级社区矫正“网上巡查制度”,指定专人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管理系统巡查工作。二是加强核查走访。坚持入矫时、矫正中、解矫前“三段式”信息核查,每半月到派出所信息核对,确保及时准确掌握社区服刑人员动态。同时针对五类重点对象开展常态化走访工作,今年1至11月份共开展各类走访4523人次。与市委政法委、公安、法院、检察院联合开展季度执法检查,不断规范各司法所(分局)日常监管等各项工作。三是加强制度落实。严格落实审前社会调查、外出请销假、居住地变更管理等各项制度。建立执法案件合议制,提请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提请收监执行等相关执法案件的办理均邀请检察院派员列席参与合议,进行全面监督。

  立足于教育,授课辅导促转化

  一是授课内容多样化。该局每月开展“制度化”集中教育进行点验、训诫,使社区服刑人员明确身份,了解纪律和规定,以警示案例规范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行为。联合该市崇德书院分批次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封闭式道德培训,创新开展孝道、仁爱、廉耻、诚信等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激发社区服刑人员内在的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教育谈话常态化。按照每月不少于8小时集中学习的要求,常规性开展法律法规于社区矫正各项制度的学习教育。司法所每月开展不少于一次的集中教育学习活动,并围绕矫正人员须知事项进行全面教育谈话,今年1至11月份共开展集中教育10543次,个别谈话10782次。三是心理辅导针对化。定期做好心理测评监测工作,引导有心理障碍的社区服刑人员参与华夏之家阳光帮教团的心理辅导,及时进行正面干预。利用社区矫正“阳光行动志愿团”,整合社会力量开展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心理辅导等帮教工作。通过“一对一”谈话交流为主,电话、视频、讲座等形式为辅的方式,对存在心理障碍的社区矫正人员给予科学全面的心理辅导。今年至今共开展心理咨询1772人次,收效良好。

  立足于帮扶,多方合力助矫正

  一是亲情帮教暖人心。该局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监管帮教工作,召开“亲情帮教”工作推进会,整合家庭亲情帮教力量,构筑“亲情网”帮教体系,充分发挥亲属感情近、情况明、反应快的特点,及时反馈社区服刑人员的最新动态。今年以来,通过亲属对不法行为的劝阻和举报,该局快速出动、及时化解28起酒驾、群架和赌博等问题,有效预防了重新犯罪的发生。二是政府帮教送关心。组织探视帮教团赴省第三监狱、省第一监狱、十里丰监狱、金华监狱等地开展“政府帮教进监狱”系列活动,让服刑人员感受到家乡政府的关心与支持,增强他们积极改造的动力。2015年期间共为全市生活困难的90名社区矫正人员和70名刑释解教人员送去困难补助共计4.8万元。三是以新帮新树信心。针对外省籍社区矫正人员文化程度较低、法律意识淡薄、生活环境不佳等情况,在日常矫正监管过程中加强与新居民服务管理局的协调配合。吸收若干名新居民参与新居民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工作,通过“以新帮新”的模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一些生活困难的外省籍社区服刑人员,及时了解其思想表现,动员社会力量提供必要的就业辅导和就业推荐,实现了外省籍社区服刑人员100%的就业率。


责任编辑:张晓君
相关报道
更多> 图片报道
更多> 信息联播

习近平: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强调: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详细]
更多> 中央动态

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纪实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有一个刚毅的先锋去引领方向。 [详细]
更多> 权威发布
更多> 视频
更多> 图解
更多> 长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