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青海省西宁市社区矫正工作紧紧围绕法治西宁、平安西宁建设的总要求,紧扣构建和谐平安社会的主旋律,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为宗旨,以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为目标,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主线,夯实工作基础、完善制度建设、提升管理水平,社区矫正工作呈现出帮教率高、改造率高、重新犯罪率低的良好态势。
——强化制度建设,着力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水平。2015年,西宁市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结合实际,加强了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是规范工作流程。制定了《西宁市社区服刑人员入矫宣告工作规程》,对全市社区服刑人员的入矫宣告流程和内容作了规范完善,有效强化了社区矫正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和威慑力,尤其是在各区县推行《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管理办法》以来,通过综合分析同类罪犯犯罪的共同特点,分类施教,制定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的管教措施和方案,有效提高了社区矫正工作效率。
二是完善工作制度。制定下发《西宁市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年活动实施方案》,健全完善组织机构、监督管理、教育帮扶、综合保障和制度体系,全面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能力,同时严格执行《西宁市社区矫正季度统计分析报告制度》,规定每季度召开一次数据分析会,对基本数据、矫正动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对下一季度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三是实行干部联系基层制度。严格落实工作人员联点区县制度,转变工作作风,变检查督导为协调解决,定期深入联点单位,及时了解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帮助协调解决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创新监管措施,着力提升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水平。为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能力建设,西宁市积极推行适用有效的监管教育措施,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如经过全面调研和可行性论证,城西区在社区矫正工作中试点引入了电子分级管理机制,实现了集中教育和社区服务的电子统计,此项工作得到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认同。与此同时,城西区还在部分司法所建立了社区矫正QQ群,设立了微信公众号,开通了社区矫正微信公众平台,管理人员利用平台向社区服刑人员发送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和典型案例,寓教于乐中为社区服刑人员送法讲法,起到了法制宣传和普法的作用,社区矫正监管措施和手段越来越呈现多样化、实效化和信息化。
——借助社会力量,着力提升社区矫正工作社会化水平。充分利用西宁市社区矫正心理矫治专家库资源,与西宁市“心之源”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合作,首次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了心理咨询实操培训,开展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巡诊和再犯罪风险评估,促进了西宁市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的常态化、专业化和社会化。
一是聘用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更多地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一方面,为工作任务较重和人员相对薄弱的司法所聘用了工作人员,充实了工作力量。另一方面,发挥辖区志愿者帮教作用,积极引导动员社区服刑人员家属、单位(学校)领导和同事加入到帮教队伍中,参与其矫正期间的监管教育和帮扶工作,使社区矫正工作更接地气。
二是试点推行社区矫正工作站管理制度。在城西区、大通县试点推行了村(社区)社区矫正工作站建设,把工作站纳入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中,充分发挥其贴近社区服刑人员日常工作生活的优势,把社区矫正管理触角延伸到社会最基层,及时掌握社区服刑人员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落实好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帮教帮扶政策,促进社区服刑人员更好地融入和回归社会。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系统总结了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以来取得的好成绩和好做法、好经验,录制了《西宁市社区矫正工作纪实》宣传短片,并在新闻媒体进行了循环播放,提高群众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知晓率、认同度,让全社会更加了解、关心、支持、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仲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