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

2016-01-13 10:57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六五”普法以来,北京市朝阳区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始终坚持以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为目标,以提高学校法治化管理水平为重点,努力做到“五化”,大力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提高“法律进学校”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做到组织领导规范化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带有长远性、根本性的基础性工作,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为了形成合力,朝阳区综治办、区教委、区未委会、区司法局等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的实施方案》,建立了“四个纳入”的激励机制。

  一是把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并把它列入教学计划的重要内容,真正做到计划、教材、师资、课时“四落实”。

  二是把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纳入教育行政部门年终重要考核内容,进一步加强对法治教育的检查、督促和指导。

  三是把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纳入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内容,对影响学校正常学习、生活秩序的不法行为坚决予以打击。

  四是把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纳入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青少年心理特点,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

  上述措施的实施,使全区构建起全社会共同关注、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分工协作、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格局。

  二、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做到宣传方式和内容多样化

  一是把握特点,突出法治教育的针对性。通过以“三礼”教育为载体,合理规划不同学龄段法治教育的不同内容。在确定法治教育内容时,根据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等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决定教育、教学的顺序性,对小学生进行以纪律教育为主的法治启蒙教育,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普及有关法律的基本知识,培养其分辨是非的能力,使其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对中学生着重加强了民主法治观念教育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使其逐步养成法治鉴别力、法定责权观和社会责任感,增强明辨是非和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是立足课堂,提高法治教育的渗透性。将法治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范畴,列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切实保证四落实。落实课时,将法治教育列为中小学生的必修内容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每学期确保3-4课时;落实教材,每年为中小学配备法治宣传教材材料,累计10余万册,为丰富教材内容,区教委组织编印了不同年级段的《“六五”普法青少年法治教育读本》、《青少年法治教育连环画》、《青少年普法情景短剧》等教材。落实师资,构建完善教育系统“一团三库”校外普法专业队伍,即:专家普法指导团、法治副校长人才库、大学生普法人才库、社区法律志愿者人才库,逐步构建了以法治副校长,思想品德课、政治课教师为骨干,班主任及学科教师为主体,大学生志愿者、校外志愿人才为补充的法治宣传教育队伍体系;落实经费,设立了法治宣传教育专项经费,在聘请师资、活动组织、场地使用等方面给予经费支持,有力保障了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抓好四落实的同时,还注重青少年法治教育形式的多样化,联系实际利用以案释法、以法论事、案例答疑、指导阅读、辩论评析、录相(幻灯)教学等,使法治精神在趣味中不知不觉地渗透青少年学生的心灵。提高其明辨是非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是开辟“第二课堂”,注重法治教育的实践性。在全市率先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卡通形象征集活动,确定了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史上首个卡通形象——“小法和小宣”,拉近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与合作,努力做到法治教育网络化

  一是联合成立了“区青少年法治教育领导小组”,构建起区教委主导、相关部门支持配合、学校实施、社会广泛参与的青少年“大普法”工作格局。

  二是在学校层面,全面开展法治文艺节目、中学生法律知识竞赛、青少年模拟法庭、法治微电影、微短剧、专题宣传日等教育活动。

  三是在社会层面,与10余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深入实施“青春船长、法治启航”活动,每年组织300余人次的法律专业大学生深入学校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加强与家长、社区的联系合作,将青少年法治教育列为社区教育内容,开展“社区普法小卫士”等活动。

  四是全区所有学校法治副校长配备率达100%。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法治副校长共举办法治讲座达115次,授课1282课时,宣传教育学生15万人(次)。五是探索在学校建立法律服务室,组织律师定期深入学校为师生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

  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努力做到宣传载体基地化

  在继续发挥朝阳区工读学校——朝阳区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作用的基础上,在全区中小学广泛建立了青少年普法教育基地。豆各庄中学、黑庄户中学与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确定共建关系,共同为青少年构筑禁毒“防火墙”。常营地区结合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实际,将北京市民族学校确立为该地区的青少年普法教育基地,并与该民族学校联手实施“九个一”普法工程,成立“常营地区青少年普法宣传志愿队”。此外,还设立了“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宣传站”、“星光自护学校”、“朝阳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安全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示范基地”等10余个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各项法律实践活动,丰富了学校开展法治教育的形式,增强了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五、不断攻克“法律进学校”活动的难点,努力做到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经常化

  一是弄清底数,学校和教委每年通过定期对有不良行为学生、严重不良行为学生、流失学生、违法犯罪学生情况进行统计,对于统计结果,班主任、学校、教委、司法局及区政府有关部门及时掌握统计结果,为纠正奠定了基础。

  二是各校为有不良行为学生建立台帐,详细记录有不良行为学生表现、家庭情况、教育情况、转变情况等。

  三是注重倾听学生的声音,注重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注重侵权损害发生后,给予及时的、有效的救济。班主任信箱、校长信箱、学生意见箱、校内少年维权岗、校内申诉、行政申诉,都是学生提出意见、建议或对学校不当或失实处分提出异议的有效途径。

  四是充分发挥工读学校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作用,加强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一对一帮教转化工作,强化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和教育。定期对有不良行为学生、严重不良行为学生、流失学生、违法犯罪学生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法治教育,有效地教育、挽救了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控制了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

  朝阳区的“法律进学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区青少年遵纪守法的习惯正在逐步形成,法律素质明显提高。


责任编辑:王燕薇
相关报道
更多> 图片报道
更多> 信息联播

习近平: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强调: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详细]
更多> 中央动态

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纪实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有一个刚毅的先锋去引领方向。 [详细]
更多> 权威发布
更多> 视频
更多> 图解
更多> 长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