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顺设立特殊病康复中心

2016-01-11 17:08  来源:法制生活报

  针对部分吸毒人员在违法犯罪后,因监管场所现有的相关规定,难以被羁押收戒的现状,贵州省安顺市大胆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结合实际,决定以此类问题较为突出的镇宁县为试点。2010年起,以党委政府为主导,医疗救护机构为主管,公安机关为主抓的集监管医疗、收押收戒、教育矫正“三位一体”的“特殊病康复中心”正式设立,专门收治社会危害大、病情严重,不适宜在戒毒所及看守所的病情危重病人。

  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收治重病违法者

  镇宁县特殊病康复中心依山而建,秩序井然,全中心分为一病区和二病区,一病区收治一般吸毒人员,二病区收治刑事违法人员。

  镇宁县特殊病康复中心负责人郑克彪介绍,全中心总面积2400平方米,病室21个,床位86张。可做到刑事案件病人与行政案件病人分区分治、男女分室分治、涉艾与非涉艾分室分治、结核与非结核分室分治。该中心设立以来,已收治涉艾、非涉艾重病违法犯罪病人600余人次,目前正在治疗的有50人,绝大部分为有盗窃、贩毒等违法行为的危重病人,其中刑事犯罪的有20余人。

  “2008年以前,由于一些艾滋病及身患其他严重疾病按规定不宜收戒、关押的吸毒人员以疾病为掩护,频频进行盗抢、发售零包等违法犯罪活动,一些艾滋病吸毒人员公然盗抢,甚至持针管威胁、追逐民警,社会治安一度较为混乱,当地群众意见很大。”郑克彪说,特别是因戒毒所医疗条件有限,部分戒毒人员不得不转为社区康复治疗,使得这类病人仍在社会上从事以贩养吸、以盗养吸、以抢养吸等违法犯罪活动。而自从特殊病康复中心设立后,做到了有犯罪必处罚,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群众满意度极大提升。

  为此,安顺市总结推广镇宁县、西秀区建立“康复中心、康复医院”,集中收治涉毒等特殊人群经验,强力推进“康复中心”场所建设。

  温暖感化收治人员

  助特殊人群“回归”

  “康复中心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出去后,我一定要珍惜生命,远离毒品,争取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陈某有10多年的吸毒史,患有多种顽疾且恢复缓慢,家里人遗弃他,让他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被送到西秀区特殊病康复治疗中心治疗后,他拒绝打针吃药,拒绝进食和锻炼,这让中心管理人员束手无策。于是,该中心负责人多次与其谈话做思想工作,并每天安排厨房为其准备流质食物,希望他能解开心结,鼓起勇气活下去。但经过六七天的思想工作,陈某仍不接受治疗,倒卧在床,生命岌岌可危。为了尽可能地挽救陈某,该中心找了他的亲属进行谈心。通过亲戚的规劝沟通,陈某燃起了生的希望,他积极配合治疗,之后成为了该中心的模范。

  类似于陈某的特殊人群,目前在该中心接受治疗的病人还有70余人,是安顺公安机关的“戒毒医生”帮助他们走上“回归路”。

  “很多进入康复中心接受治疗的病人,大多数都是因为吸毒,所以受亲人痛恨、旁人白眼、社会唾弃,一般进来后都不接受治疗,为了挽救生命,首先要解开他们的心结。”西秀区康复治疗中心负责人陈毅说,当特殊病员进入医疗康复中心后,管理人员立即与其家属取得联系,了解病员日常情况、家庭状况及家属对收治病员的看法,与家属签订治疗承诺书和协议书。采取上门走访病员家属、召开病员家属座谈会等方式,向家属通报病员病情和治疗情况,提高医护及管理工作的透明度,积极争取家属的支持配合。

  西秀区公安分局副局长肖飞说,中心对收治对象生活上尽量关心照顾,每个星期六、节假日期间改善收治人员伙食,平时经常开展各种文娱及体育活动,以缓解戒毒人员的紧张心理,并开通了亲情电话,满足在押人员对亲人的思念,用人性化管理使戒毒人员感受到关怀、温暖,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临时法庭”“心理娇治”

  保障重病嫌疑人身心安全

  特殊病康复中心都是重病嫌疑人,从中心到法院时的接送、开庭等容易发生意外。

  王某,年过七旬,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因贩毒被抓捕,后转至特殊康复中心治疗。法院庭审时,中心多次送王某到法院,这期间要么途中发病,要么庭审现场发病。无奈,法院在特殊病康复中心设立临时法庭,安排专业医护人员现场坐镇,最终顺利完成庭审。

  目前,镇宁县特殊病康复中心为便于诉讼程序的进行,康复中心内设了审讯室、庭审室、律师会见室等。去年以来,人民法院先后在康复中心内开庭30余次,28名在康复中心治疗的病人判决后被直接送往监狱。

  在西秀区康复治疗中心,为体现人性化、温情化,实施管教责任,要求帮教人员务必做到“五个清楚”:即对救治对象家庭生活状况清楚,收入来源清楚,思想动向清楚,家中大事小事清楚,病员身体健康清楚。并从管理机制进行了全面摸底和造册登记,逐一明确责任人,采取心理辅导、法制教育,采取“心理娇治”法,走进救治对象心灵深处。

  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安顺针对病残吸毒人员送戒难、戒治难问题,按照“标本兼治、堵源截流”的工作原则,再巩固、再创新、再深化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工作,赢得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广泛理解和支持,同时也为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责任编辑:王燕薇
相关报道
更多> 图片报道
更多> 信息联播

习近平: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强调: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详细]
更多> 中央动态

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纪实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有一个刚毅的先锋去引领方向。 [详细]
更多> 权威发布
更多> 视频
更多> 图解
更多> 长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