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焦作市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工作大局,坚持以建设法治政府为先导,以推动依法行政为根本,以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为目标,不断深化法治城市、“法治焦作”创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为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焦作市先后获得“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城市”、“全国法治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被全国普法办确定为“六五”普法联系点。
坚持依法治市 运用法治思维促进转型发展
2015年4月24日,履职不久的焦作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副市长胡小平到焦作市中级法院调研指导工作。在立案信访大庭,胡小平详细了解了立案登记工作的开展情况,在诉讼服务中心深入探讨了多元矛盾化解纠纷机制,在多智能审判庭、远程信访接待室、执行指挥中心、党员活动室了解了该院审判、执行、信访、审判管理等工作。
胡小平说,这次调研是为即将召开的市委全会作准备。这次市委全会非常重要,会议主题就是“依法治市”,会议将对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法治化作出重要部署。他希望法院的同志多提建议,多提意见,率先把“依法治市”的目标落到实处。
近年来,焦作市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保障工程和保障改善民生的实事工程,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政策支撑方面,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法治焦作创建工作的决定》,市人大作出《关于开展法治焦作创建工作的决议》,市委、市政府两办印发了《法治焦作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近期,市委又研究通过了贯彻十八届四中精神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实施意见,为法治城市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在组织领导方面,坚持党的领导,落实领导责任,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五大班子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法治创建领导小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一府两院实施、人大政协监督、部门行业共同参与”的组织领导体系。在机制保障方面,建立完善了目标管理、部门联动、工作保障、督查考核等工作机制,市政府每年都将法治创建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将创建工作细化为3大项19小项具体指标,与全市中心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确保法治城市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坚持依法行政 运用法治方式建设法治政府
“市政府公开招聘法律顾问了,你们所准备怎么应聘?”2010年1月,焦作市政府法制办公开招聘法律顾问的招聘启事一经贴出,就在焦作市律师界引起轰动。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政府法律事务不断增多,各种诉讼案件也不断增加,选择德才兼备、业绩突出、实力雄厚的优秀律师协助市政府及时、妥善、合法地处理法律事务成为当务之急。为更好解决这一问题,焦作市法制办决定采用公开招聘的方式选择法律顾问,这是焦作市法制办成立以来的一次改革和尝试,对优化法律服务资源、提高法律服务水平、化解政府法律风险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招聘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进行。焦作市法制办对市区20家主要律师事务所下发了通知,并抽调专人对各律师事务所报送的应聘材料进行全面审查,初步确定6家律师事务所进行竞聘演讲。演讲顺序以抽签方式确定,入选的6家律师事务所分别从推荐律师中选出1名代表从对政府法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及如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等方面进行公开竞聘演讲。演讲会后,经市政府法制办领导班子成员、各科科长投票推荐,决定聘用河南海搏律师事务所为市政府法制办法律顾问单位,该所邢小成、韩小明律师为法律顾问。
截至目前,全市律所中担任长年法律顾问的有1179家,共与163个社区、170个乡镇村签订了法律服务协议,有690个村(居)、社区聘请了长年法律顾问。
建设法治城市,政府机关首先要依法执政。该市把建设法治政府作为创建法治城市的先导性工程,着力将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整个过程都纳入法治化轨道。推进政府决策法治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府机关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完善重大决策论证制度,推动政府决策的法治化、科学化和民主化。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依法执行人大决定决议。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积极采纳政协委员调研成果。推进制度建设规范化。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对各类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先后审查规范性文件544件,废止和失效87件,市本级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由原来的2048项减少到了314项。特别是2014年4月,市政府启动了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本级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减少到了136项。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建立起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坚持依法治理 运用法律手段加强社会治理
2009年3月25日,焦作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推进依法行政暨建设法治政府工作会议,命名孟州市人民政府等8个试点单位为“创建法治型政府(机关)示范单位”,标志着该市法治型政府(机关)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04年,国务院下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工作目标,但是如何将纲要的宏观要求转变为具体的工作目标是摆在各级政府和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对此,焦作市进行了积极探索,创新性地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树样板、三年见成效”的工作思路,将创建法治型政府和法治型机关作为逐步推进纲要贯彻落实的重要举措,于2005年确定了孟州市人民政府、修武县人民政府、武陟县人民政府为创建法治型政府试点单位,市国税局、工商管理局、建设委员会、财政局、司法局为创建法治型机关试点单位。2006年年初,焦作市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县级法治政府达标评定标准》和《市直法治机关达标评定标准》。各试点单位也从自身实际出发,做到了部署工作有新思路,开展活动有新载体,落实任务有新举措,推动工作有新亮点,起到了良好的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
截至目前,焦作市有39个单位被命名为“法治型政府”、“法治型机关”创建示范单位。通过法治型机关创建活动,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不断增强,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
同时,焦作市不断深化行业部门依法治理这一支柱工程。各行业、各部门紧紧抓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扎实开展各类专项治理活动。综治部门坚持法治创建、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确保社会治安大局稳定;食安办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年活动,销毁假冒伪劣食品价值300余万元,受到国家食品办充分肯定;财政部门积极探索公共财政制度创新,打造阳光财政,被确定为全国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示范点。还有质监、工商、林业、新闻出版等部门、行业也根据各自职业特点和职能定位,在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能力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了执法和管理水平。
坚持文化引领 运用多种载体营造城市法治氛围
2015年7月28日,法治微电影《那时花开》开机仪式在焦作电视台第六演播厅成功举办。《那时花开》是焦作市微电影协会积极响应由河南省司法厅、文化厅、普法办主办,河南省微影协会承办的首届法治微电影大赛,为焦作市司法局量体定做的第一部法治宣传教育微电影。焦作市司法局副局长周继格、河南省微影协会执行秘书长孙玉萍以及各位领导、嘉宾,携法治微电影《那时花开》主创团队出席了开机仪式。
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是弘扬法治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公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的重要载体,也是全面推进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焦作市不断繁荣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扩大法治文化影响力,先后推出了青少年法治教育、领导干部廉政教育等系列读本6部;投资20余万元,组织创作拍摄《打开另一扇窗》、《那时花开》等法治微电影5部;编排了一批快板、相声、小品等法治文化原创节目,通过各类文艺团体在各地演出,使广大群众在娱乐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
同时,焦作市不断创新法治文化传播形式,面向广大群众,制作了大批宣传法治的春联、年画、台历、挂历、雨伞、纸杯、围裙、环保袋等各类生活用品,免费送到群众手中;面向各类学生,把蕴含法治文化内涵的名言警句印制在作业本、书签和水杯上,其中免费发放作业本60万本;面向机关干部,印制发放普法笔记本5万本。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焦作市充分利用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之势,大力建设法治宣传“自媒体”,市、县两级司法局全部建成了官网、微博、微信、手机报四大普法平台,乡司法所也逐步开通了手机短信平台。不断扩展法治文化阵地。全市各级各部门利用80多个广场大型视频、100多个机关楼体视频、1000余个单位LED显示屏,全天候播放法治类公益宣传广告。《说法时间》被评为全国优秀栏目;50余家市直单位在网页上开辟了普法园地,各单位的手机报、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等平台经常推送法治宣传内容。全市先后建成法治游园8个、法治街区15个、法治长廊100余个、法治园地4000余个,基本实现了“报刊有文章、电视有图像、电台有声音、网络有信息、户外有广告”的立体化宣传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