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 规范发展
西宁市社区矫正工作成效显著
2015年,青海省西宁市社区矫正工作紧扣构建和谐平安社会主旋律,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为宗旨,以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为目标,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主线,夯实工作基础、完善制度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新成效。社区矫正工作呈现出帮教率高、改造率高、重新犯罪率低的良好态势。
——加强制度建设,着力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水平。西宁市司法局在实践中创新,结合全市社区矫正工作实际,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联合召开全市社区矫正工作会议,对全面推进西宁市社区矫正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进一步规范社区服刑人员入矫宣告工作,制定《西宁市社区服刑人员入矫宣告工作规程》,对全市社区服刑人员的入矫宣告流程和内容作了规范完善,强化社区矫正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和威慑力,提高了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在各区县推行对社区服刑人员按不同犯罪类型的分类管理,通过综合分析同类犯罪罪犯的共同特点,进行分类施教,制定完善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的管教措施和方案,强化对同类罪犯的监督管理和教育矫正,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效率。制定下发《全市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年活动实施方案》,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主线,健全完善组织机构、监督管理、教育帮扶、综合保障和制度体系,全面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能力。严格执行《西宁市社区矫正季度统计分析报告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数据分析会,就本季度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和社区服刑人员基本数据、矫正动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对下一季度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社区矫正管理局实行干部联系基层工作机制。为每名工作人员确定了联点区县,要求定期深入到联点单位,转变工作作风,变检查督导为协调解决,了解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和及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协调解决。
——创新监管措施,着力提升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水平。西宁市司法局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能力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行适用有效的监管教育措施。经过调研和可行性论证,在城西区的社区矫正工作中试点引入了分级管理仪,为司法所安装分机管理器,在区司法局安装统计汇总装置,用于社区服刑人员的定时报到,实现了集中教育和社区服务时长统计,避免了手机定位的人机分离现象。此项工作得到省司法厅的充分肯定和认同。在部分司法所建立了社区矫正QQ群,设立了微信公众号,开通了社区矫正微信公众平台,管理人员利用平台向服刑人员发送一些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和典型案例,寓教于乐中为服刑人员送法讲法,教他们学法用法。适时发送社区矫正集中教育和社区服务的通知,实时清点在线人数,了解动向动态,减轻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和压力,社区矫正监管措施和手段越来越呈现多样化、实效化和信息化。
——借助社会力量,着力提升社区矫正工作社会化水平。充分利用西宁市社区矫正心理矫治专家库资源,与西宁市心之源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合作,首次开展了对社区矫正管理人员的心理咨询实操培训,开展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巡诊和再犯罪风险评估工作,促进了全市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的常态化、专业化和社会化。聘用社会工作者,积极动员志愿者更多地参与到社区矫正工作中来。为工作任务较重和人员相对薄弱的司法所聘用了工作人员,充实了工作力量。积极发挥矫正小组的帮教作用,全力引导动员服刑人员家属、单位(学校)领导和同事加入到矫正小组中,参与其矫正期间的监管教育和帮扶工作,使社区矫正工作更接地气。在城西区、大通县试点推行了村(社区)社区矫正工作站建设。把工作站纳入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中,充分发挥其贴近服刑人员日常工作生活的优势,把社区矫正管理触角再向基层延伸,及时掌握服刑人员的思想动向和行为表现,第一时间反映给司法所工作人员,协助落实好对服刑人员的帮教帮扶政策,促进服刑人员更好地融入和回归社会。此项工作得到省司法厅的充分肯定和认同。加大社区矫正工作宣传力度,系统总结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以来取得的成绩和好做法、好经验,录制《西宁市社区矫正工作纪实》宣传短片,提高人民群众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知晓率、认同度,让全社会更加了解、关心、支持、参与社区矫正工作。(麻昌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