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拓展互联网时代即时通信技术在警务管理、特别是基础信息采集方面的应用,北京市密云区公安分局在“微警务”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警务终端APP建设,结合全市创新开展“一村一警”建设的总体要求,从加强信息流转角度,强化打捆整合,确定研发建立了“一村(格)一警”警务APP警务终端平台。
据了解,该终端平台内嵌基础群组、通知通告、车辆采集、社区签到等四大基础模块和一个“一村一警”信息采集流转模块,“4+1”APP警务终端平台的建立为警务管理和服务、信息采集和比对等工作提供了强大支持。
北京警方介绍,密云山区面积大的情况,农村地区派出所社区民警采取“多村一警”的流动驻区模式,如果参照城区警务室联网,硬件设施投入很大,会造成资金紧张。通过基础群组功能,密云分局可以全面掌握全局96名社区民警的基本信息,强化岗位之间的交流互动。
同时,通过社区签到模块和GPS轨迹的积累,可以了解社区民警日常下社区情况,仅此一项功能就为分局节约光纤联网投入数百万元,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开展实有车辆采集方面,以往都是社区民警自己拿着照片、笔记本,在社区里一辆一辆车的拍照、记录,回到单位再逐一录入平台信息、匹配照片资料,效率很低。
针对这个问题,密云分局结合今年开展的机动车静态核录管理工作要求,将社区民警对辖区机动车管理作为基础信息采集的重要方面,随采集、随上传、随比对、随标注、随发现、随处置,将基础信息的日常采集与可疑情况的即时发现相结合,确保服务实战需要。
采取警务终端采集后,相关信息通过手机终端可以直接上传,通过系统管理员统一打包数据导入系统,民警只要对重点信息进行补录更新即可完成信息采集,工作环节压减、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提高,较好地解决了日常信息采集工作的难点问题。
据悉,在开展社区基础工作的同时,密云分局结合“一村(格)一警”长效机制建设,把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增进服务群众能力作为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在“一村一警”信息流转模块中植入入户走访采集、安全防范组织、治安管理检查、化解矛盾纠纷、服务群众生活等内容,由社区民警、包村民警分别结合日常工作,加强基础情况的填报、照片的采集、隐患的上报、群众诉求的收集,实现即时填报、即时上传、定期汇总,特别是对群众诉求,加强局内的转递和局外的协调,通过对机关下派的包村民警加强督导检查,有效增加对基层社区力量的投入。(张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