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铜仁公安创新推动“互联网+警务”工作

2016-01-01 15:47  来源:法制生活报

  2015年来,贵州省铜仁市公安局以“四项建设”为抓手,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警务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创新建立了“互联网+警务”新型现代警务模式,将信息技术创新成果与各项公安工作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互联网+防范”、“互联网+管理”、“互联网+民生”、“互联网+监管”等新型警务模式,全面提升公安机关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服务民生、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能力水平,推动传统警务向现代警务转型升级。

  “互联网+防范”

  织牢社会治安新防线

  2015年,铜仁市公安局以科技信息化为引领,运用最新科技信息技术,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网络,搭建“互联网+监控”“互联网+科技”“互联网+农村警务”三大防范平台,全力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水平。

  “铜仁市将天网工程、民用、商用监控视频进行优化整合,接入社会监控资源、汇接成一个多功能的监控平台,从而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平台全部联网互通,搭建起了‘互联网+监控’的防范平台。”铜仁市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张涛说。

  铜仁市公安局为此抽调专人负责,24小时不间断对视频动态进行巡查,全方位、全时空、多层次、立体化实时监控可疑人员、可疑事件。一旦发生警情,立即启动犯罪实时控制机制,第一时间调度警力、跟踪打击、抓获现行、震慑违法犯罪,压缩犯罪空间,实现视频巡控与实警巡逻、侦查破案、治安管控的有效衔接,最大限度提高防范水平。2015年,铜仁市公安局通过视频监控破获刑事案件1530起,破案率同比上升11%。

  铜仁市公安局引进先进的技防联网报警器,在重点区域推广安装“无线联网视频报警系统”,搭建起“互联网+科技”的防范平台。当有用户按下报警器时,技防服务中心可视图自动显示报警用户的具体位置,值班人员根据报警定位图,迅速点对点指挥周边警力前往现场处置,充分发挥了先进的技防手段,为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构筑一道安全屏障。

  截至目前,铜仁市安装技防联网报警设备累计2000余套,通过技防联网报警系统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77人。

  此外,在铜仁市现有2808个行政村中配备2808名“一村一警务助理”,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和作用,履行掌握社情民意、采集基础信息、化解矛盾纠纷、管理实有人口、组织巡逻防范、提供违法犯罪线索、服务人民群众“七项职责”,将警务助理采集的公安业务信息录入人口业务信息系统、情报平台、互联网平台等,实现了网格化管理模式。

  2015年,铜仁市共采集人口基础信息110万余条。车辆信息10万余条,收集民情民意559条,接待群众报警求助5324起。

  “互联网+管理”

  构建安全管理新常态

  2015年,铜仁市公安局以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公安建设为抓手,坚定不移走“信息主导警务、科技支撑实战”之路,利用互联网信息交换成本低、互动性强、不受地域时域限制的优势,构建“互联网+交通管理”“互联网+消防管理”“互联网+阵地管控”三大体系,将互联网元素注入公共安全管理各个方面。

  据了解,铜仁市将“天网工程”、治安卡口系统、雷达测速仪、闯红灯抓拍等信息系统有机整合,建成职能交通指挥中心和覆盖全市城区及省道、县乡道路的职能监控体系。

  “电子警察”逆向抓拍,治安卡口前后抓拍,交通信号联网控制等多项技术省内领先,实现了交通违法信息,智能监控信号全市联网调度,提高了道路交通管理科技含量,提升了道路交通管控水平和能力。

  2015年,铜仁市交通事故下降30%,通过“非现场执法”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占60%以上。

  在消防监督管理平台上建设了消防智能管理服务系统,构建“互联网+消防管理”的监督体系,最大限度的实现全市范围内各网格消防监督检查信息的共享,有效提升了消防执法执勤能力和水平。

  此外,铜仁市还大力推进治安复杂场所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构建“互联网+阵地管控”工作体系,实现视频巡逻和实时监控。

  “互联网+民生”

  开辟服务群众新途径

  利用互联网信息传输高效便捷的优势,铜仁市公安局强力推进网上服务大厅、网上车管所、网上警务室、网上出入境办证大厅、网上派出所等网上服务窗口,推行在线咨询、网上支付、远程办理、短信提醒等网上服务新举措,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开辟“互联网+宣传”“互联网+社区”“互联网+问政”的“互联网+民生”模式,提升了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2015年,铜仁市公安局融合广播电视、网络网站、微信微博等资源,建立“铜仁公安”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互联网宣传平台,构建“互联网+宣传”平台,对公安机关管理社会治安、服务人民群众等进行大力宣传,按照“群众需要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围绕社会热点、治安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防范宣传,开辟互联网宣传路径,拓宽民意收集范围。

  同时,利用社区民警专职化建设的有利契机,铜仁市公安局创新“互联网+社区”的工作模式,建立社区微信、qq群,发布防范预警,24小时在线解答群众问题;在线下,考虑到不具备上网条件的人群,把公安专网、互联网服务通过流动警务室、流动车管所等送到群众手中,将各类基础业务前移,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

  铜仁市公安局还制定完善网络问政办理规定,倾力打造“互联网+问政”平台,将办理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严格奖惩,把网络问政打造成梳理队伍形象、密切警民关系的“全局工程”;确保群众合理的建议得到采纳,正当的要求得到满足,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把网络问政打造成推动工作落实的“系统工程”;坚持警务规范化执法,从源头上预防信访投诉的发生,把网络问政打造成提升服务水平的“重点工程”。

  “互联网+监督”

  提升队伍建设新起点

  借助互联网受众面广、交互性强、传输率高的优势,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监督管理、沟通联络等方面的作用,构建“互联网+群众监督”“互联网+民警群”“互联网+民警家属群”“互联网+视频”的“互联网+监督”,全面提升民警执法规范化建设水平,全力打造正规化执业警队。

  铜仁市督察部门利用12389专用举报电话和微信平台、厅长信箱、市长信箱、局长信箱等平台24小时接受群众举报,搭建“互联网+群众监督”平台,让民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执法办案的公开化、透明化、全力推动“阳光执法”工程。

  同时,铜仁市建立“互联网+民警群”“互联网+民警家属群”,增强民警、民警家属等的交流,充分发挥民警自我监督、相互监督、单位与家庭双向互动管理,帮助增进队伍凝聚力和民警纯洁的社交圈、规范工作圈。

  铜仁市公安监督部门充分利用天网工程及省公安厅监督管理信息平台,搭建“互联网+视频”的监督平台,对全局服务窗口、办案区、接待大厅、工作区进行实时监督,一旦发现民警有违规行为,立即纠正,让监督贯穿执法工作的全过程,有效避免了“脸难看、事难办”等现象的发生,提升了民警服务群众,规范执法的自觉性。


责任编辑:王燕薇
相关报道
更多> 图片报道
更多> 信息联播

习近平: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强调: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详细]
更多> 中央动态

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纪实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有一个刚毅的先锋去引领方向。 [详细]
更多> 权威发布
更多> 视频
更多> 图解
更多> 长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