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四季度正值两个五年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段,为积极应对审判形势的严峻局面及司法改革任务繁重的新常态,贵州省都匀市人民法院上下戮力同心,以决战决胜、攻坚冲刺的精神状态,全力奋战第四季度,确保实现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圆满收官,“十三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亮点一:院领导办案常态化实现审判资源有效“回归”
市法院自推行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以来,进一步围绕“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核心要求,对法官办案责任制改革进行了全面深化和升级。9月29日,市法院主管刑事审判工作的副院长唐正祥担任独任审判的被告人张某甲、张某乙故意伤害一案庭审正式开庭,敲响了院领导办案常态化首锤。法院领导“回归”审判活动,实现了优质审判资源的有效“回归”,充实了一线办案力量。同时,院领导带头办案,也体现了市法院进一步深化司法改革、践行司法为民的信心和决心。
亮点二:“三个深化”提高刑事案件当庭宣判率
市法院在强化以庭审活动为中心环节的审判机制基础上,通过“三个深化”促进法官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双提升,进一步彰显司法公开与公正。通过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组建刑事审判团队,简化内部行政审批程序,切实保障合议庭法官的独立审判权,通过深化学习贯彻新刑事诉讼法,加强和督促对刑事法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法官驾驭庭审的能力,通过深化审判质效工作管理,坚持公开审理当庭宣判,切实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尊严。
亮点三:诉讼保全引入保险担保机制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为进一步规范财产保全担保工作,切实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市法院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全担保工作的通知》。诉讼保全保险担保机制的引入适用,既降低了当事人诉讼门槛和维权成本,维护了弱势当事人的权利。同时,大大提高了案件执行效率,节约了司法资源,为提高司法公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该通知的出台,有利于促进保全担保形式的多样化,有效提高案件保全率,避免“赢了官司输了钱”的现象发生。
亮点四:科技改变传统审判模式“数字化”法院步入新轨道
互联网+时代,以新兴信息技术为依托,才能迈进智能化法院的大门,全面释放审判生产力。市法院以进一步更新审判质效新速度,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引领法院现代化的新路子。10月29日,市法院通过验收的高清科技法庭首次投入使用,公开审理了陈某危险驾驶罪一案,拉开了市法院4个高清科技法庭(其中三个为简易庭,一个为标准庭)全面铺开投用的序幕,11月17日,市法院全面升级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法院智能化、把办公装进口袋的新突破,成为市法院信息化建设的又一个里程碑,11月27日,市法院前往独山县法院开展电子卷宗和档案观摩培训交流会,为下一步开展好电子卷宗和档案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2月15日,市法院鼎力协助独山县法院通过远程视频的模式,公开审理了三起“民告官”行政案件,既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又提高审判效率。此次远程审判模式的成功,为市法院推行远程视频审判工作吹响了嘹亮前奏。
亮点五:“四个举措”让“无袍法官”依法上岗更有为
在案件数不断上升,法官审判任务不断加强的情况下,市法院采取“四个举措”,让被称为“无袍法官”的人民陪审员充分发挥职能,依法上岗更有为。
一是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当好“领头羊”;
二是制定人民陪审员培训计划“强内功”;
三是延伸人民陪审员民主职能“促公正”;
四是规范考核管理办法“添动力”。如:11月5日,市法院创新性开展“嵌入式”培训,为61名“无袍法官”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充电蓄能,为进一步提高人民陪审员法律和审判技能,提高调解矛盾纠纷、积极参与庭审的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亮点六:升级四大“司法为民服务包”司法为民赢民心
市法院以坚持“更加亲民、更加便民、更加高效”的司法服务宗旨,再升级四大“司法为民服务包”,努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改革中有更多获得感。通过“一站式”服务大厅再升级,为当事人提供“集约式、零距离、全方位”的优质司法服务,通过巡回办案力度再加大,为偏远少数民族聚居地群众提供便捷诉讼服务,通过绿色诉讼通道再拓宽,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提供更为便捷的司法服务,通过司法救助力度再加强,为困难群众缓、减、免交诉讼费,彰显了司法的人文关怀,传递了司法的温度。11月25日,经过市法院执行局法官坚持不懈的努力,“赖账”公司自动履行了生效仲裁确定的46174.96元义务,当事人赠锦旗点赞。
亮点七:积极部署多措并举狠抓“双提升”行动显成效
为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市法院积极贯彻上级法院和市政法委的安排部署,不断自加压力、深挖潜力鼓足动力,经过多措并举、全力狠抓,市法院“双提升”行动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活动,确保了“双提升”宣传活动不留死角,努力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人人知晓、人人参与“双提升”的良好氛围。自“双提升”活动开展以来,市法院各审判团队、各部门共开展“双提升”法制宣传活动13次,共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接受咨询600余人次。同时,走进黔南广播电视台广播直播节目2次,为广大市民接受安全感和满意度测评期间,营造了良好的舆论导向。
亮点八:“从严治警从优待警”双管齐下法院队伍展新貌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说到底,法院工作和建设关键也在“人”。在坚持抓党建带队伍促本职的发展思路上,市法院严格按照“三严三实”的新要求,从“从严治警和从优待警”两方面双管齐下,打造过硬法官队伍,展现法院良好风貌。在从优待警方面,11月15日,市法院利用“互联网+文化建设”的新思维,打造了“书香法院”微信学习平台,并在全院范围内掀起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热潮,为法官打造了精神文化家园,11月2日,市法院倾心打造的“廉政食堂”正式开业,为干警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就餐环境,既凝聚了人心又增强了干警归属感。在从严治警方面,市法院相继制定出台了《都匀市人民法院关于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持续深入治“慢”的实施方案》、《都匀市人民法院关于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着力解决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工作方案》等文件,不断深化“四风”整治。同时,12月6日,市法院还通过引进“人脸识别”考勤系统,严把考勤关,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
亮点九:政法干警变驻村“第一书记”谋实事赢群众真心点赞
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选派干部参加2015年度小康驻村和党建帮扶工作的通知》要求,市法院选派了2名优秀干警驻村任“第一书记”。通过带着要求上岗、带着责任办事和带着热情服务,市法院任职墨冲镇丙午村当“第一书记”的余永国和小围寨办事处团山村“第一书记”的胡盛鑫两位同志,千方百计谋发展思路,全心全意扶持助攻坚。10月13日,市法院深入小围寨办事处团山村菜地组开展党建帮扶工作,为当地村民送去修路水泥20吨,以帮助解决村里“出行难”的问题,12月4日,都匀新闻网刊登了《从政法干部到“鸡妈妈”》一文,丙午村“第一书记”余永国帮助丙午村制定集体经济“脱壳”计划,修建养殖场,发展养鸡和养鱼的思路得到认可,经过协调努力,多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5万元,并于10月16日耗资3.8万元购买的第一批鸡苗1500只投入饲养。目前,该养殖业共有鸡2500只、鱼3000尾,为丙午村集体经济建设注入了“活水源”。同时,为精准发力、打好精准扶贫战,余永国积极走访困难党员、群众、留守儿童、空巢老人110人次。自任丙午村“第一书记”以来,他踏实干事的事迹得到了村民真心点赞,获得了市委党建办高度赞许,12月16日,为贯彻落实全省扶贫战略行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会议精神,把扶贫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市法院挤出经费15万元帮扶小围寨办事处团山村筹建红茶加工生产线,以实际行动精准扶贫,为坚决打赢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攻坚战贡献政法队伍的一份力量。
亮点十:新闻宣传再现新突破唱响审判执行主旋律
为充分展示市法院审判和执行方面取得的成果,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积极主动作为、精心策划,市法院新闻宣传工作再现新突破。多家媒体均发布了市法院的宣传文章。同时,积极开展多维度全方位开展宣传报道,制作宣传展板8块、音视频光盘1张、宣传画册1册,开展公众开放日4次、新闻发布会2期,微博发布信息589条、微信发布信息228条,形成了报纸有字、电视有像、电台有声、网络有图、手机有信的强有力的宣传网络格局和舆论氛围。在做好外宣工作的同时,市法院还积极做好内宣工作,共编发简报173期,工作季报4期,为唱响法治主旋律,展示法院新形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