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晨曦初露的清晨,还是晚霞尽染的黄昏,人们总会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或组织民警进行晨练,或在车水马龙的大街疏导交通,或召开队务会布置勤务……似乎永远也没有停歇的时候,难怪,曾多次荣获山西省十佳民警、山西省杰出民警、忻州市劳动模范、忻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团省委和省公安厅青年文明号优秀号长、团市委岗位能手称号的他,被人们誉为最美交警。
他,就是忻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三大队大队长杨振华。
岗台执勤——站成一座不倒的雕像
1994年,23岁的杨振华从山西省人民警察学校毕业,当了一名交警,从此,他和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作为一名交警的那一天起,杨振华就一直在七一岗指挥交通,如今他早已经离开了这个岗位,但在那里度过的每一天,仍然难以忘怀……
七一交通岗是忻州市一道亮丽的风景,不仅因为这里是全市的中心,交通最集中、最繁忙,更因为这个岗是全省有名的文明岗、示范岗。杨振华刚来到这里,指挥交通,单调的动作每天要做多少次;纠正违章,重复的话语每天要说多少句;三尺岗台,固定的地方每天要站多少时……回到家里,他累的饭都懒得吃,爬在床上倒头便睡,可第二天,便又精神抖擞地早早来到岗台。十多年里,谁没有个头疼脑热,谁家没有点大事小事,但杨振华硬是没有迟到过一次,早退过一回,做一名真正的交通警察,已成为杨振华不变的人生。
杨振华的口袋里时常装着两本小册子,一本是《道路交通安全法》,一本是《道路交通违法处理办法》。对一般的违章,杨振华从来不死板的一味只记着罚款,他宁可多费些口舌,也要让违章者知道错在什么地方和这样做的危害,尽情地把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发挥到极致。但对严重违法行为,他却从来都不让一步。一次,在执勤中,杨振华查扣了一辆无牌车,开车的司机一阵好歹说之后,悄悄地掏出200元钱,宁要往他兜里塞,并说:“就按罚款处理吧,放车走了就行。”这一下惹恼了杨振华,他一扬眉,痛心而又威严地说:“你要知道开无牌车的危害,其造成的后果决不是用钱能够消除的啊!”最终,杨振华硬是扣了这辆车。
夏天,汗水湿透了警服,冬天,冷风直往大衣里钻,杨振华从没有叫过一声累,说过一句苦,相反,面对红黄绿三色信号灯,看着井然有序的人流、车流,他觉得,这是一种幸福。幸福的路伴着杨振华人生的路,一晃就走过了十几个年头……
路面管理——构筑一道流动的风景
2007年6月,杨振华离开了栉风沐雨十多年的七一岗,来到了直属一大队二中队即豆罗中队任中队长。豆罗是忻州市的南大门。北通原平,南接太原,车流量非常大,交通管理任务繁重。杨振华到任时,正是全国公安机关大练兵开展的如火如荼的时候,于是他从组织民警开展大练兵入手,抓中队的正规划建设。他提出了不摆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不走形式的“三不”设想,组织中队民警扎扎实实进行基本知识学习、基本体能训练、基本技能战术训练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训练。杨振华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民警“向我看、跟我学、同我比”,每天第一个出早操的是杨振华,每天学习到深夜的是杨振华。当年8月,大队给豆罗中队配备了微机,要求处理违章使用微机管理,对这个新任务,杨振华带头攻关,又是看书,又是查资料,又是练习操作,几个晚上下来,便能熟练地运用微机工作了。看到头儿都这样,民警们还有什么说的,大家争先恐后、争分夺秒地学,半个月后,便都学会了操作。
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是交通管理的“主业”,路面秩序管理是交通管理的“主战场”,路面秩序民警是交通管理的“主力军”,对此,杨振华的认识尤为清晰。作为中队长,他每天带头上路检查、纠违,日均查车50辆,纠违30例,杨振华说:“我们干的就是这个工作,不上路、不管事就是失职!”在路检路查中,对于发现的问题,杨振华仍然坚持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比如有些车辆的刹车不好、灯光不全,就连司机也没有觉察,杨振华总是耐心地一一指出来,并帮助他们消除这些隐患。杨振华认为,罚款只是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只一味地追求罚款,不是一个好办法。他的带头示范作用是无声的命令,全中队的人都动起来了,“民警要上路,上路要管事,管事要依法,执法要为民”变为现实,辖区的道路秩序明显改观。
豆罗中队辖区村庄多,企业多,过往车辆多,当地老百姓经常到中队办事、咨询,也有来帮违章者说情的,看到这种情况,杨振华琢磨开了,他想,总让老百姓来找我们,我们何不主动下去呢?他和民警们一合计,大伙都觉得有理,于是,一有空,中队的民警就下去了。他们结合交通安全“五进”宣传,深入辖区每个村庄、学校、家庭,宣传交通安全法,为老百姓解决具体问题。他们还专门到辖区的企业帮助检测车辆,确保安全行驶。杨振华和民警们的行动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就连学校的娃娃们一见到他们,也会高兴地说“警察叔叔又给我们上安全课来了!”
在豆罗中队担任中队长的几年间,杨振华从来没有过双休日,家里的事顾不上管,孩子病了顾不上管,就连年迈的父母,他都做不到“常回家看看”。他一心扑在路面秩序管理上,难怪有人说:“杨振华和路的感情深着哩。”
主动请缨——援助省城疏堵保畅
2011年,41岁的杨振华调任忻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三大队大队长。
工作变了,职务变了,但他情系交通管理“拼命三郎”的作风没有变,为人民服务的本色没有变……
2013年3月,省城太原城建史上大规模的道路新建、改建工程拉开序幕,为确保省城太原道路畅通,群众有序平安出行,杨振华同志主动请缨,向支队主要领导汇报,并被忻州交警支队任命为支队援助省城疏堵保畅工作小分队队长,带领从各县市交警大队抽调的精干民警11人,从8月到10月近两个月,冒酷暑,战高温,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换来了太原市道路改建区域胜利街、北大街的路畅人安,为广大群众铺就了一条平安、和谐、畅通之路,再一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真正内涵。
杨振华同志带领小分队全体民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畅通为先、安全第一”的理念,紧紧围绕努力实现“交通事故不发生、交通堵塞不发生”的工作目标,发扬吃大苦、耐大劳、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每天从早晨6点半开始,至晚上11点才结束,渴了,喝一口矿泉水,饿了,以方便面充饥,虽然队部为他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但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心,使他无暇享用美味的午餐,而且面前激增的车流,使他的指挥手势更敏捷了,口中的哨子吹的更响了。
中秋佳节,万家团圆,面对繁重的交通管理任务,杨振华同志把和家人团聚的机会让给其他队友,而他自己却抛下妻儿和年迈的双亲,特别是农历八月十三,妻子打来电话,说老父亲住院了,问他能不能回一次家,可他依然一心扑在省城道路交通改造疏堵保畅工作上,其实,他何尝不想回家看看,因为来到太原已经两个月了还没有回一次家,何况临行前,他就知道老父亲病了。可自古“忠孝两难全”,从上警校的那天起,他就深知选择了警察这份职业就选择了奉献。此时,只能通过辛勤付出才能保障改建道路的平安、畅通,也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人民警察这份神圣的责任,才能无愧于组织的信任和期望。
工作的辛苦,让他的皮肤更黑了。“五加二”、“白加黑”,昼夜奋战在疏堵保畅第一线,他的这种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位同志。支队长袁小波同志早就知道他是个“拼命三郎”,怕他累倒,专程赶赴太原慰问小分队民警,并嘱咐他要注意身体,劳逸结合,其实一周前他就重感冒了。为了忻州支队的集体荣誉,他强忍病痛,硬是没让支队长看出一丝疲倦,反而更加拼命了,坚持做到车流不退,岗位不撤,继续奋战在疏堵保畅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
群众有急事,他帮。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他,基层交警对群众的感情有多深,在群众心中的份量就有多重。在支援太原城建道路改造疏堵保畅的工作中,杨振华同志始终不忘为民分忧。一天,一辆出租车出了故障,车上一位年轻小伙子正带着妈妈去医院抢救,小伙子非常着急。正在路上疏导交通的杨振华看到后,迅速组织民警疏堵保畅,并亲自驾驶警车带着这位小伙子和他的妈妈驶往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这位母亲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象这样的事在杨振华身上很多很多,俯拾即是。杨振华说:“我们是人民警察,‘人民警察爱人民’就应该体现在每一件具体的小事上……”
到如今,杨振华从警已经21年了,每一天,他都在朝气蓬勃地、快乐地工作着、忙碌着……
难怪人们说他是最美交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