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www.chinapeace.gov.cn

设为首页|我要投稿  

安徽马鞍山法院积极推进青年法官队伍建设

2015-12-22 08:45  来源:

  青年法官是推进法院审判事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安徽省马鞍山市两级法院积极探索培养青年法官新方式,提升青年法官的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创建了一支支优秀的青年法官团队,也为审判工作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马鞍山中院:打造成长工程

  马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自2013年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以来,坚持把培养青年法官作为基础性和战略性工作,科学规划青年法官的选、育、用、留,建立健全“知识、能力、作风”三位一体培养机制,保证青年法官“才干提升有载体、水平展示有舞台、快速发展有空间”,造就和储备了一批高素质后备干部队伍,为审判工作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4年 5月18日,马鞍山中院院长杨良胜从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司法文明创新协同中心联席主任张文显手中接过“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实践基地”的牌子,宣布该基地正式落成。马鞍山中院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构筑高层次法官培养平台、涵育理性法院文化、构建科学审判管理机制。针对青年法官普遍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马鞍山中院注重外联内引,建立与高校合作机制,组织干警赴高等学府进行专题培训,邀请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政法大学等知名专家学者主讲“马鞍山法治讲坛”。支持青年法官承担重大调研课题,2013年就成功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诉讼证据规则研究”和最高人民法院重大课题“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疑难问题研究”两个课题项目,并实现调研成果的转化;2015年又成功申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度“立案登记制”重大调研课题。

  为加快青年法官成长步伐,带动整体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马鞍山中院出台《实施“青年法官成长工程”的意见》,以制度强化人才的发现、培养、锻炼和使用,多渠道提升青年法官能力素质,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为青年法官施展聪明才智搭建广阔舞台。根据青年法官专长安排岗位,在办理重大案件、参加业务竞赛、参与专项活动中,给年轻法官交任务、压担子、给机会。针对青年法官审判经验不足、缺乏基层锻炼的实际,在日常工作中酌情安排年轻法官到县区法院、基层法庭、法官便民联系点锻炼;遇有合适的机会,还安排优秀年轻法官到信访、经济建设等基层一线挂职锻炼。

  “我做梦都没想到像我这样的青年法官能当上副庭长。真的非常感谢院领导不拘一格降人才!”信贵贤,一名80后的青年法官被任命为马鞍山中院刑一庭副庭长,挑起了审判事业的“大梁”。对于思想作风过硬、工作能力强、工作业绩突出的青年法官,马鞍山中院一直按照大力培养、重点储备、大胆使用的工作思路,坚持严格标准、规范程序,为优秀年轻干部能脱颖而出提供机会。“对于优秀的青年法官,我们不仅要让他有为有位,更要宣传他们的敬业精神,要用他们的先进事迹感染、激励更多的青年法官投身审判事业。”杨良胜这样评价到。

  含山县法院:“三个加法”助成长

  含山县人民法院把青年法官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做好“三个加法”,让青年法官在审判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砥砺品质,逐步成长为审判执行工作的中坚力量。

  “言传+身教”,跨越理论到实践的鸿沟。制定《青年法官导师制实施办法》,挑选资深法官对青年法官实行一对一帮扶,定期对所办案件的法律文书进行抽查,对日常行为规范、庭审规范等进行指导。导师们自开示范庭和每月旁听青年法官庭审,引导青年法官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

  “轮岗+研讨”,培养广博又精深的能手。该院让青年法官在诉讼服务中心、人民法庭之间轮流接受锻炼,提高其沟通协调、辨法析理、妥处纠纷的能力。成立“审判研讨小组”,每月召开一次疑难案件讨论会,专门研究讨论案件中遇到的难题,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

  “争优+志愿”,打造务实又奋进的队伍。健全奖励激励机制,开展办案能手、调解能手、月度岗位之星等各项评比,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该院鼓励青年法官自愿到偏远乡镇和社区10个“法官便民联系点”举办法治讲座、开展义务法律咨询,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

  和县法院:“四个平台”快培养

  和县人民法院坚持“政治坚定信得过、业务精深学得实、人尽其才用得好、扎根基层留得住”的青年干警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思路,夯实平台建设,为青年干警的快速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搭建交流平台。成立青年法官研究会,开展“和州法官大讲堂”活动,推行网上读书交流活动,打破岗位界限,共同撰写调研文章或论文,拓宽交流渠道,提升青年的协调能力和理论研究水平。

  二是完善学习平台。筹建图书室、法庭书屋,组建文体兴趣小组,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宣传调研、论文撰写工作的规定》,采取“四个方面”结合,即明晰部门职责,实行实名通报,晋职晋级挂钩,辅以物质奖励,逐步提升其法律素养。

  三是搭建实践平台。对新招录青年干警,根据工作需要,实行院各部门之间的定期“双向轮岗”锻炼,并任命为法官便民联系点法官助理或专职调解法官助理,增添工作经历,着力培养专业拔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四是搭建帮教平台。制定《青年法官导师制实施办法》,聘任资深法官为院青年法官导师,通过“一对一、手把手”的指导,帮助青年干警提升驾驭庭审、文书撰写、组织协调、开拓创新等能力和水平,逐步增强其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当涂县法院: “青蓝互擎”特色文化

  当涂县人民法院以提高青年干警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重点,以“青年强则法院强”为宗旨,通过“青蓝互擎”,打造青年特色文化,激发青年干事创业潜能。

  推出“青年法官导师制”,聘任多名司法实践经验与理论素养兼备的资深法官进行指导,培养青年法官的专业能力。

  坚持开办“法官课堂”,邀请资深法官、司法老行家等为青年法官开课授业,答疑解惑。吸收青年法官参加重大课题调研,通过传、帮、带提高青年调研创新能力。2008年以来,有5名青年法官7次在全国法院学术论文研讨会上分获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

  通过青年法官特色文化的塑造, 2012年以来,青年法官办案数占全院办案总数从2009年的3%上升至70%以上。10多人次青年法官先后被授予“全国办案标兵”、“全省法院办案能手”、“全市法院首届十佳十优法官”等荣誉称号。

  花山区法院: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针对青年法官人数日益增多,但社会阅历、审判经验不足的情况,花山区人民法院积极探索青年法官培养新机制,不断促进青年法官加速成才,推动法院工作可持续发展。

  花山区法院先后组织法官赴西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进行专题培训,让青年法官感悟法理,启迪思想。该院始终将审判一线的青年法官作为培训重点,深入开展精品案件、精品庭审、精品裁判文书和办案之星等主题活动,增强法官素质,提升司法能力。为进一步创新培训载体,花山区法院注册成立安徽省法院首家青年应用法学研究会,并建立青年法官微信学习交流群,深入开展课题调研、学术研讨、读书交流、庭审观摩、法官沙龙、案例研讨、法官论坛、专题讲座等互动交流学习活动,大力营造崇尚学习、积极进取、特色鲜明的文化氛围。坚持个体创作与团队攻坚相结合,深入探讨审判执行、审判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2014年,在全国法院第26届学术论文评选中,该院6篇学术论文在省高院获奖、2篇论文在最高法院获奖,论文获奖数位列全省法院第一名。

  博望区法院:“双导师”共指导

  “我坚信,在不远的将来,青年法官必将会成为博望法院的荣耀和骄傲。”这是博望区人民法院院长钟源对青年法官的寄语。

  博望区法院35周岁以下的青年法官占全院法官的三分之一、占审判执行一线法官的二分之一,已逐渐成为重要的办案力量。该院实行青年法官传帮带“双导师制”,根据青年法官所学专业、所在岗位,为每位青年法官选定市中院一名专家法官和本院一名资深法官进行共同指导,发挥专家和资深法官在政治思想、职业操守、审判经验、审判艺术、司法调研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快青年法官的培养,以适应司法改革的形势要求。

  “双导师制”实行以来,青年法官们经常与导师沟通,向导师学习理论知识,学习社会生活和司法实务经验,定期反馈阶段性学习体会及心得。导师们耐心地从理论及实践方面给予悉心指导。青年法官们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都有很大提升。在每季度的“三精一星”评比中,青年法官均有一席之位,一位青年法官还被评为“全省法院办案能手”。博望区法院的审判执行工作,正收获着青年法官培养工作越来越丰厚的红利。

  雨山区法院:“四个课堂”拓展培训

  雨山区人民法院将着力于青年法官素质提升,创新培养模式,针对性打造“四个课堂”,全方位、多层次培养青年人才,带动法院各项工作发展。

  一是开设法官课堂。每周举行一次法官大讲堂,围绕一个主题,由院内法官进行讲课,同时定期邀请省高院专家、高校学者专家来院为青年法官讲课。

  二是开设网络课堂。围绕作风建设,运用新媒体网络模式,努力打造微博、微信、网站等数位一体的廉政雨法“e”平台,通过上述平台发布有关廉政教育方面的信息的同时,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交流互动,进行宣传式教育、体会式教育。

  三是开设庭审课堂。以庭审驾驭能力为切入点,将庭审纳入青年法官的考核中去。审委会定期对青年法官庭审现场进行观摩指导,对请给奶奶法官把握庭审技巧等能力进行考评打分。同时组织青年法官观摩学习资深法官庭审。

  四是开设实践课堂。建立轮岗制度,新进人员必须到各业务庭进行为期一年的轮岗,青年法官要定期进行轮岗,旨在全面提升业务素质。另外组织青年法官开展进学校、进社区、进工厂、进农村等活动,依托夕阳红后志愿者调解中心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深入基层锻炼的方式,培养青年法官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金磊 耿宇 唐云飞 沈明海 童映光 陈苗苗 彭林)

责任编辑:张晓君
相关报道

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主办 网站编辑部电话:010-83079355 | 招聘启事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6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