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召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会议

2015-12-22 14:28  来源:河南长安网

  刘满仓在全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

  强化责任 把握关键 狠抓落实

   12月21日,全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信阳召开。会议深入贯彻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经验,分析形势,对加快完善全省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行部署。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刘满仓出席会议并讲话。

  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许甘露出席会议,并对全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作安排部署。省军区副政委冷志义出席会议。

  刘满仓指出,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和省委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刘满仓强调,要强化责任,把握关键,狠抓各项工作落实。要深入推进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完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扎实做好“一村一警”工作,加强公共安全管理,深入开展基层和行业平安创建,强化基层基础,不断增强工作实效。要依靠群众,群防群治,不断从群众中凝聚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智慧和力量。要抓好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平安建设。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领导,强化责任,齐抓共管,进一步开创平安河南建设新局面。

  会议期间,与会同志共同观看了信阳市、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汝阳县等10个地方的经验交流专题片。(李向华 周惠)

  更多报道

  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建设平安河南

  近年来,河南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按照“双安、双治、双基”和“急则治标、缓则治本、长则建制”的要求,扎实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12月21日,全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信阳召开,会议通过专题片、PPT演示片汇报的形式,展示了部分地市工作经验,本报特摘登部分地市的工作经验以供进一步学习交流。

  信阳

  让信阳更出彩

  信阳市委、市政府积极把上级精神具体化、外地经验本土化,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发生了骤变。

   2014年以来,信阳市委、市政府连续两年把应急指挥中心、治安视频监控、智能交通系统等三项工程列入十件惠民实事,累计投入3.6亿元,并筹措社会资金2.23亿元。截至2015年12月,全市已装有视频探头10万个,所有村庄都有视频监控显示平台。自2014年5月起,信阳在全市广泛开展“五个一”创建活动,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化解、早处置,大事不出、小事可控,基层治安状况明显好转。2015年起,信阳经过先行先试,在全市推行了“治安保险保平安”活动,群众得实惠,政府得民心,获得广泛点赞。

  近年来,信阳在全省较早建立了医疗纠纷协调联动机制,实现了受理调解率、调解成功率、协议履行率、群众满意率四个100%的工作目标;在以法治方式解决民间纠纷、规范社会行为的同时,坚持依法依规,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司法行为;开通了市县乡241个民声手机短信号码,第一时间倾听民意、回应民声。起源于信阳的河南行政案件异地管辖、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做法,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的批示肯定。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称赞信阳创新涉军维权的做法为“信阳模式”,向全国法院系统推广。最高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胡泽君对创新四项措施、促进司法规范的信阳做法,给予了高度赞扬。

  开封

  路畅民安谱新篇

  近年来,随着开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截至2015年10月,全市机动车保有量44.25万辆,比2011年同比增长27.5%。面对不断加大的交通压力和日益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开封市委、市政府把交通安全畅通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环节,高度重视,多措并举,确保了路畅民安,谱写了一曲“平安交通”新篇章。

   2012年以来,开封市利用重点对象监管系统,向重点单位下发交通安全督办通知书626封,约谈交通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的重点单位955次,向媒体曝光交通安全高危重点单位62家(次),督促重点单位辞退记满12分驾驶人819名,有效消除了交通安全隐患。2011年、2012年、2013年,开封市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连续3年没有发生一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特大交通事故的省辖市。

   2013年7月、2015年10月,省公安厅先后两次在开封召开现场会,推广开封市的经验。2014年4月,时任公安部交管局局长的许甘露深入开封检查指导,对开封以重点对象监管为抓手,积极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2015年9月,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许甘露再次深入开封,对开封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加强重点对象源头监管的同时,开封市把交通安全宣传作为事故预防的一项基础工程。整治规范市区三轮车、路口渠化改造和机动车停车管理长效机制等措施的落实,为开封市的建设发展营造了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2014年底,国家卫生城市验收组在开封检查验收时,对开封市区有序、畅通的交通环境给予了高度评价,开封市也成功获评全国卫生城市。

   2015年以来,开封市先后组织开展了“打基础、树形象、防事故、保畅通”、“三查三保”、“打非治违”等交通秩序整治专项行动,有力净化了道路交通环境,还积极开展缉查布控系统建设和应用,2015年以来,全市缉查布控系统布控车辆27.39万辆,成功拦截14.7万起,使交通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漯河

  做强保安服务助力平安建设

  近年来,在推进平安漯河建设中,漯河市高度重视培育保安市场,使保安服务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蓬勃发展,保安队伍已经成为建立和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力量。

  漯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保安服务业发展、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的意见》,市综治委下发了《关于加强保安服务工作的意见》,市财政每年拿出2000多万元保障社会公共服务保安经费支出;大力支持保安企业改制,集中开展保安服务市场清理整顿,拓宽保安服务领域,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公共娱乐场所全部实现了保安进驻,为全面提高治安防控能力奠定了基础。

  漯河市突出“四化”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建立监管机构,推进保安服务正规化;加大监管力度,推进保安服务规范化;注重教育培训,推进保安服务职业化;发挥行业自律,推进保安服务产业化。

  同时,漯河市注重发挥保安的四项职能,助推平安建设。一是积极担当治安巡逻防控生力军。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成立了由550名保安专职巡防队员组成的市区保安专职巡防队,开展网格化巡逻。二是积极担当维护社会稳定新力量。保安队伍先后参与安保工作160多场次;协助相关部门成功处置各种群体性、突发性事件200余起,有效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三是积极担当服务单位的守护员。充分发挥保安队员对聘用单位“人熟、地熟、情况熟”的特点,最大限度消除各类防范漏洞。四是人技结合,实现保安服务网络全覆盖。在人防服务的基础上增加技防服务,形成了单位内部保安巡查、技防设施监控、外围巡防队员巡逻的立体化保安服务体系。

  驻马店

  依托综合平台夯实平安根基

  驻马店市把加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作为深化平安建设的着力点,强化措施,强力推进,不断夯实平安建设根基。

  针对基层平安建设任务重、人员少、力量分散、措施棚架等问题,驻马店早在2007年就探索建立了乡镇(街道)综治大院,2011年设立综合服务管理中心,下设“一办三中心”,形成了集矛盾化解、治安防控、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工作平台,在村(社区),设立综合服务管理站,将乡级平台职能向村(社区)延伸,在村民组,设立平安室,把平安建设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目前,全市各级累计投入资金7亿余元,174个乡镇(街道)、2527个村(社区)都建成了规范统一的标准化平台。

  驻马店市按照“基层优先、固本强基”的总体思路,健全机制,强化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强化治安防控机制、强化网格化管理机制、强化星级平安创建机制、强化“一外三留”人员服务管理机制,着力提升平安建设整体水平。

  驻马店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夯实了基层基础,解决了多头管理、力量分散的问题,形成了工作合力;强化了治安防控,打击防范效能显著提升。今年以来,该市抢劫、抢夺案件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5.9%、34.8%;提高了源头治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没有发生影响稳定的重大案事件,实现了社会大局安定有序。

  汝阳

  播撒爱心促和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对新形势下城镇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更是引起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汝阳县依照“预防为主、主动救助、应助尽助”的工作原则,积极探索改善救助工作的新途径和新办法,打造了一个县乡村共同参与的大救助格局,为流浪乞讨人员带去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汝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意见》,形成了由综治协调、民政部门牵头的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分工明确,责任明晰。目前,全县共有14个乡(镇)救助管理所、220个村(社区)救助服务点,救助站、所、点共有专门及兼职工作人员275人。

  在构筑完善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网络的同时,为了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在救助站、所、点健康生活,汝阳县结合实际,除县救助站按照有办公场所、临时安置房、救治医疗点、救助办公用具的“四有”标准建设外,乡镇各救助管理所统一设在敬老院,按照“三有”标准统一建设。目前,汝阳县已经落实办公用房237间、安置房48间、安置床位102张,配备专兼用车辆16部、电脑15台,设置引导牌44个。设施完备的救助站所给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了一个暂时的栖息之所,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重点在预防和发现。根据县城、农村流浪乞讨人员流入流出的不同特点,汝阳县建立了全县范围的救助群体信息网、城区的流入人员救助网、农村的外流人员监护网和流浪乞讨人员关怀帮扶机制,使得流浪乞讨人员得到了及时救助。

  在县城居民全力支持的社会氛围之中,社会化大救助的格局在汝阳已经基本形成。(李向华)

责任编辑:王静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