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末,骗子又开始活跃起来,他们也加入了“抢年”犯罪的大潮,紧盯群众的“口袋”。福建省厦门市警方提前部署、想尽一切办法,与骗子展开“守护百姓钱袋”保卫战。
12月12日,第五届“安全防范宣传月”活动在湖里区五缘湾乐都汇外广场举行,2015年的主题是“防骗益起来”,活动现场挤满了围观的群众,除了一些好听好看的歌舞和防骗小品表演外,在舞台的周边也有一些市公安局110联动单位的驻点,现场为群众服务,其中市公安局官方微信“扫码关注摇奖”区吸引了不少群众,都想碰碰运气拿到防骗宣传品。在此次活动中,重头戏是成立了全国首个自媒体防骗宣传联盟、26家社会化联动宣传联盟、反诈骗志愿者联盟和百警百场宣讲团联盟,意味着厦门警方依托社会力量,“四招齐出”在全市掀起“地毯式”防骗宣传。
【第1招】
防骗社会化 26家联动单位“齐上阵”
近年来,随着诈骗手段越来越高科技、智能化,社会防骗宣传意识越来越浓厚,防骗成为社会目标。如今已不是公安一家与诈骗犯罪“孤军奋战”,银行、通讯、互联网企业、学校等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加入防骗大军。但由于没有统筹,各部门松散、各自为政,无法形成强大的氛围,防骗效果并不理想。
鉴于此,市公安局积极牵头银行、通讯、残联、各行业协会、总工会等26家企事业单位,整合社会资源,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各部门紧紧围绕最近警情开展有效宣传。在第五届“安全防范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上,26家单位代表将象征着“防骗联盟”的板块拼成了一个巨型“防骗盾牌”,标志着26家社会化防骗联盟正式成立。
接下来,市公安局将统一制作防骗音、视频,统筹发动26家企事业单位利用各自的防骗宣传平台统一展播,营造全市防骗宣传氛围。
【第2招】
防骗网络化 成立全国首个自媒体超市
随着诈骗手段网络化发展,受骗群体也趋向年轻的网络群体。为了提高网民的防骗意识,厦门警方通过新媒体平台实行网络防骗宣传全覆盖。
2015年3月,厦门警方联合大闽网建立了全国首个防骗超市,设置了有奖问答、测防骗指数及举报中心等栏目,截至目前已有80余万人次参与,让市民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学习防骗技巧。2015年7月,厦门警方在新浪微博上发起了“防骗益起来”话题,5个月来,该话题阅读量达4252.4万,位列全国微博热门话题公益榜第四名,公安类微话题第一名。
12月12日,厦门警方成立了全国首个自媒体防骗宣传联盟。“自媒体”就是市公安局官方微信、微博及网站。厦门警方利用自媒体平台根据诈骗警情开展精确化宣传。如针对“双11”、“双12”购物热潮,提前预警宣传网络购物诈骗、冒充客服诈骗等,提醒网民注意防范。
【第3招】
防骗社区化 形成一传一“地毯式”传播
厦门市有“红袖标”10万余人,各街道、社区也有大量的治安积极分子,随着文明城市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自愿走进平安志愿者队伍,但往往由于没有统一的培训和指导,志愿者们管理松懈,缺乏目标性,没有形成合力。市公安局宣传处积极统筹,把松散的社会力量进行整合,在网络上发起反诈骗志愿者报名,吸引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积极参与,并结合“红袖标”、银行保安等力量,于12月12日,成立了厦门市反诈骗志愿者联盟,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防骗宣传。
市公安局将不定期为防骗志愿者培训,传授识别骗术及防骗宣传的方法,定期召开总结部署会,为志愿者们明确目标、指导工作。下一步,防骗志愿者们将深入社区,以一传一,形成“小手拉大手”、“地毯式”防骗宣传。
【第4招】
防骗专业化 组建百警百场防骗宣讲团
2015年“安全防范宣传月”另一项重要内容,是成立百警百场宣讲团联盟。除了防骗志愿者“兼职”宣传,市公安局还培养了百余名“专业讲师”,组成宣讲团深入全市各行各业开展巡回防骗授课。
宣讲团成员有基层民警,也有具备宣讲能力的社会群体,分为三级,对应不同的授课群众。第一级是由市公安局推荐的民警,不仅要有专业的法律知识,还要具备授课经验,主要为大型团体、企事业单位人员授课;第二级是由各公安分局推荐的民警,同样要有丰富的防骗工作经验,扎实的授课功底,主要负责中小型企业;第三级是各派出所推荐的民警或群众,结合日常入户访查、便民服务时开展宣传。
自12月12日成立之日至春节前,宣讲团将在全市进行百场授课。他们将进社区、企业、厂矿、团体、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针对工人、大学生、残障人士、财务人员等易受骗群体,组织授课。(东庆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