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密云法院推出亲民派出法庭

2015-12-21 11:16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为践行“三严三实”,继续巩固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北京市密云区法院立足辖区实际,用“四心”打造亲民派出法庭,受到辖区群众的广泛好评。

  公正审理更放心

  狠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构建“点、线、面”多角度、多方位的案件质效管理机制,以加强审判管理,提高审判质效;积极组织裁判文书评比等活动,要求裁判文书中语言词句表意准确,通俗易懂、内容详实、说理透彻,提高法官书写裁判文书的能力和水平;成立制度落实督查组,每周不定时巡查抽检,查找不规范司法行为、不廉洁工作作风等问题,剖析症结所在,制定落实整改措施,切实做到关注民情,排解民忧, 努力将每一起诉讼纠纷打造为程序正当、事实清楚、裁决正确合理的精品案件,让辖区群众走进法庭解决纠纷感到满意和放心。

  便民措施更贴心

  辖区四个派出法庭对行动不便的当事人实行上门立案、预约立案等服务,通过设立巡回审判点、村官与法官结对子等措施,让群众在家中、在村里就能够寻求法律保护,感受法律关爱;继续推行和完善“急案法庭”“农忙法庭”“假日法庭”“预约法庭”“巡回法庭”和“下访法庭”这“六大特色法庭”,建立不同的法庭审判模式,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辖区特有矛盾纠纷,努力满足辖区群众的不同需求,最大程度减轻当事人诉累。

  办案用语更细心

  制定出台《文明办案用语规范》,规定办案过程中接待群众的文明用语,做到热情、文明、快捷、高效,切忌态度冷漠、语言生硬,推诿托拉;通语言,处理矛盾纠纷时,要求干警在工作中注重将法言法语与民俗用语相结合,根据当事人的实际情况,适时地把法律语言转换成符合法律规定的群众语言,用老百姓最容易接受的语言、最看的懂的表达方式把法律条文释透、把道理讲清辩明,消除因为语言表达造成的理解障碍,让当事人清楚明白地参与诉讼,实现服判息诉。

  沟通交流更知心

  针对辖区群众诉讼能力弱的实际,定期开展巡回审判公开庭,坚持带案下访、现场必去、群众必访,深入了解案件隐情,准确把握当事人诉求,增进与群众的互动交流;对存在上访隐患的群体性或关联性诉讼,推行“下访法庭”,由庭长和包片法官对当事人上门走访,实现信访接待“不出村”;坚持送法下乡、送法到村、送法入户,为辖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帮助,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及基层走访等形式广泛听取各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进行梳理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干警群众工作能力,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责任编辑:王燕薇
相关报道
更多> 图片报道
更多> 信息联播

习近平: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强调: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详细]
更多> 中央动态

李克强:催生新动能实现发展升级

创新是国家强盛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技术革命对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实现发展升级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详细]
更多> 权威发布
更多> 视频
更多> 图解
更多> 长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