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申城,细雨纷飞。华灯初上,黄浦江在五彩霓虹的映照下,缓缓流淌。夜幕下,一辆辆越野巡逻车,警灯闪烁;一个个武警战士和公安民警,目光警惕。由公安、武警联合编成的39个1分钟到场处置组、60余个武装车巡组、70余个武装步巡组,在各大旅游景点、闹市街区、机场车站间穿梭,共同构建起覆盖上海市各区县和2个机场的社会治安立体防护网。
近年来,武警上海总队立足底线思维和反恐标准,与市公安局共同确立了联勤巡逻“专业化队伍建设、一体化指挥运作、联勤化编组执勤”的建设思路,不断深化任务研究,优化指挥手段,完善组勤模式,固化巡逻机制,充分发挥公安武警联勤联动、联管联控的职能作用。目前,联勤武装巡逻已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轨道,两警团结协作、并肩作战,为维护上海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巡逻队伍专业化——构建立体防控体系
40秒!从发现险情到成功处置,仅用40秒!
2015年4月17日,上海人民广场地区发生一起持刀伤人事件,引起群众恐慌。接报后,由2名武警、1名民警编成的“1分钟”巡逻驻守组闻警即动,第一时间赶至现场,一招制敌便把持刀男子击倒在地。整个处置过程仅用40秒,受到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次成功的处置,体现的是巡逻队伍的专业素质。当前,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时代背景下,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暴恐活动持续活跃,个人极端事件接连不断,各种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尤其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社会治安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武警官兵担负的社会面巡逻防控任务越来越重。
多年来,上海总队在开展公安、武警联合巡逻工作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做出了有益尝试。然而,随着任务的不断拓展深化,原有的巡逻队伍建设模式逐渐显露出弊端。巡逻官兵多为临时抽组,专业性不强;长时间占用机动兵力,影响总体力量体系建设;教育训练与其它官兵没有区别,缺乏针对性。总队作战勤务处处长李成坦言:“以往的巡逻兵力总是东拼西凑,就像‘游击队’。”
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2014年,总队结合编制体制和勤务部署调整,专门投入2100名兵力,在1各区(县)和2个机场组建了23个专业巡逻中队,专职遂行巡逻防控、应急处突和反恐备勤任务。公安、武警双方按照“力量模块化、打防一体化、装备集成化”的要求,整合“1分钟到场处置”区域驻守、联合武装车巡、联合武装步巡、武警越野车巡逻及武警反恐应急班备勤“4+1”力量编成,构建起“拱卫中心、突出城区、辐射远郊、覆盖全市”的巡逻网格。在勤务部署上,突出重要敏感时节,盯住核心要害部位,扭住防控薄弱环节,按照巡逻控面与定点驻守相结合、责任区巡控与跨区域联动相结合、一线时段执勤与营区全时备勤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巡、控、防”互为策应的力量布势。区分3个勤务等级,根据形势变化,由市公安局统一发布指令,采取增加力量投入、扩大巡逻区域、延长执勤时间等方式,实施弹性部署。
“游击队”成为“正规军”,“业余选手”成为“专业队员”。自此,这23个中队开展巡逻不仅“师出有名”,而且任务更加集中、明确,开展训练、教育也有了“靶心”。他们按照军事训练“八落实”标准和专攻精练要求,以防车辆冲撞、防持械袭击、防投掷爆炸物、防劫持人质等为重点,专学相关法规、专研复杂警情、专练指挥决策、专训应用技能,不断提升执勤能力。同时,两警还以强化联动联处能力为核心,经常组织案例分析,定期开展联演联训,确保遇有情况决策快、到位快、展开快、处置快、报告快。
任务中,总队要求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坚持任务到哪里,各类组织就建到哪里,政治工作就做到哪里。他们开设车厢“流动课堂”、备勤“战地课堂”、一线“随机课堂”,利用执勤卡片、战地广播等形式开展小教育、小动员、小讲评;搞好动中抓建,开展火线入党入团、立功授奖;组织心理咨询师到一线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通过一系列实际举措,真正把政治工作做到哨位、做到车厢、做到巡逻途中,有效激发了官兵的战斗热情。
指挥运作一体化——发挥综合集成效益
六支队五中队勤务值班室里,中队长陈刚正与徐汇公安分局指挥中心的值班民警通过高清视频对讲系统通报执勤情况。大屏幕上,该中队任务区域铁路上海南站南、北出口的实时监控图像清晰可见;与此同时,正在车站南广场巡逻的武警越野车上,车载电台里不断传来公安分局指挥中心的一道道指令。中队的整个巡逻过程高效、可视、可控。
该中队的一体化指挥体系,是总队23个巡逻中队的缩影。他们按照“指挥实时化、管控智能化、应用集成化”要求,融合警地资源,推进指挥手段建设,确保指挥控制高效顺畅。
——建立“一体化”指挥平台。集成武警部队现有三级网络、无线有线、动态勤务管控3个系统,链接公安社会面图像监控、高清视频对讲、地理信息3类资源,开通公安武警无线电台、有线电话、热线专网3条专线,实现市公安局与武警总队,公安分局与对应武警支队、中队“视频、语音、数据”互联互通,真正做到“联合指挥、可视指挥、实时指挥”。
——建立“一体化”管控平台。为区域驻守组配备移动式车体警务站,巡逻车辆安装动态勤务管控车载终端,巡逻组配备动态勤务管控单兵终端和公安、武警无线电台,安装GPS定位跟踪系统,实现勤务管控全员全时全程覆盖。双方每天通过电台呼点、图像监控、定位跟踪、视频抽查等方式,对巡逻勤务实时跟踪管控,确保勤务组织正规、互管互控严格、枪弹车辆安全。
——建立“一体化”应用平台。依托公安信息报送系统,建立健全巡逻勤务数据库,完善指挥调度、等级调整、力量部署、信息通报等常态化运行机制,实现“三个同步”“三个共享”,即:同步指挥调度、同步接受指令、同步展开行动,上级指令共享、治安动态共享、重要警情共享,确保一点有事,多点同步感知,整体联动处置。
一体化的指挥运作,带来的是情况处置的高效迅速。9月3日下午,一名杀人犯罪嫌疑人在普陀区作案后逃离现场。普陀区公安分局通过电台通报案情,正在附近巡逻的五支队七中队车巡组听到消息后,最先赶到事发现场,并采取现场封控等措施。半小时后,公安分局又通报,刑侦民警已发现嫌疑人藏身处,要求迅速增援。七中队车巡组和应急班立即赶至通报地点,巡逻队员隐蔽接近嫌疑人。还未等嫌疑人缓过神来,带队干部邹荣华和战士黄超明一个箭步上前,一左一右将其按到在地,指导员蔡亚军也迅速上前用手铐将其控制。事后,普陀公安分局一名领导说:“这么快就能把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归功于公安武警联合巡逻的一体化指挥联动平台。”
编组执勤联勤化——提升两警整体合力
10毫米转轮防暴手枪、T型伸缩警棍、便携式声波驱散器、手持式变频眩晕器……在《上海市公安局、武警上海市总队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武警联合武装巡逻的总体方案》里,分别对公安、武警的着装规范和装备配备标准进行了明确、详细的规定。二支队十三中队中队长陈宪法说:“以前,官兵巡逻时配备的武器装备并不完全符合任务需要,现在上级将装备器材按照实战需要统一要求后,让我们的巡逻队员如虎添翼。”
武警上海总队司令员朱宏介绍,公安武警联合巡逻,重在联合部署、联合编组、联合处置、联合保障,一举解决了以往巡逻勤务存在的各自为战、保障不到位的问题。在勤务编组上,以公安武警联合巡逻为主,武警单独巡逻为辅,根据执勤官兵现实表现、心理素质、执勤能力和公安民警个人素质、执法能力、实战经验等情况,采取新老强弱搭配、“两警”优势互补、科学合理编组、形成最佳组合。在情况处置上,区分暴恐事件、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事件和治安类事件4种情况,明确公安武警职责任务、指挥关系、协同动作和处置方法,强化最小单元作战能力;按照反应快、到位快、展开快、处置快、报告快的要求,定期组织针对性训练和两警合成演练,提升联动处置能力。在执勤保障上,立足反恐标准,按照指挥控制有手段、警戒阻拦有器材、打击防护有装备的要求,加强执勤阵地建设,推广普及移动式车体警务站建设,统一规范公安武警编携配装,将装备器材精确到人、精确到车、精确到点,满足遂行任务需要。
联勤化便组执勤让战斗力得到大幅提升。一次,六支队五中队步巡二组组长韩腾飞带领战士巡逻至田林路8号附近时,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呼救声,“有人抢劫!”韩腾飞寻声而去,只见身后十米处,一名60多岁的老太大喊“有人抢了我的包”,一边指向一辆正在疾驰而去的电动车。惊慌失措的两名犯罪嫌疑人全然不顾人群,加速分头逃离。韩腾飞待一名驾车飞驰而来的嫌疑人靠近时,突然抓住“飞车贼”衣领,一把将其从车上拽下,摁倒在地。“飞车贼”不甘被擒,拼命反抗,韩腾飞一招锁喉死死摁住不放,与公安民警一起将其制服。与此同时,另一名“飞车贼”逃出没多远,也被另一组战士抓获。
据统计,2014年,联勤巡逻组共盘查可疑人员41.2万余名、车辆18.3万余台,抓获犯罪嫌疑人30余名,缴获管制刀具134把。2015年截至目前,稳妥处置情况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名。
为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公安局于2012年6月成立直属二分局,专门负责环保执法。[详细]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召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自治区公安厅厅长胡焯出席会议并讲话。[详细]
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主办 网站编辑部电话:010-83079355 | 招聘启事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6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