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积极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实现普法社会化

2015-12-14 14:56  来源:福建长安网

  2011年以来,福建省漳州市“六五”普法工作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引领,以促进全民守法为目标,以法治创建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从而使广大干部群众的法治观念进一步增强,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为漳州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如今漳州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网络扩展到全市各个村(居)、学校及重点企业,建立了4560名的普法联络员队伍。而且,针对不同行业不同法律知识需求,组织法律专家学者、高校教师、政法干警等,成立普法讲师团93个867人,在全市开展普法宣讲。同时,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壮大也齐头并进,如今全市共有5835名志愿者,实现了普法工作的社会化。

  深化法律“六进” 营造浓厚学法氛围

  “走,去问问法律顾问。”走进漳州各市、县、区及大大小小的村落,能感受到法治氛围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提升,群众有事首先想到的是法律。自2013年开始,聘请一名律师、法律援助中心人员、公证员或政法机关工作者挂村,漳州市拉开了实施“一村一名义务法律顾问”制度的序幕。3年来,漳州市农村法律顾问共发放宣传资料8万多份,接受法律咨询19.3万人次,为村委会草拟、审核法律事务文书428件,化解民间矛盾纠纷4647件,促进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法律顾问进村送法仅仅是漳州市普法宣传工作的一个项目。自2012年以来,漳州市制定《全市法律“六进”工作标准》,全市各地不断推进法律“六进”(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学法用法的对象涉及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农村居民及企业,达到了学法用法重点对象的全覆盖。

  “凡提请人大任命的‘一府两院’工作人员必须通过法律知识考试。”在芗城区,政府干部上任前必须参与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干部学法的自觉性就在这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漳州市国资委制定下发《学法用法示范企业工作标准》,评选4家学法用法示范企业,带动其他国有企业开展普法宣传。

  青少年的普法教育在现今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漳州市司法局对青少年推行立体化的法治教育,坚持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对青少年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法治宣传教育,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网络。

  创新宣传方式扩大普法覆盖面

  “今天我就企业该如何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有效减少纠纷以及发生纠纷后如何解决做一个讲解。”近日,南靖县法院法官在到辖区一个台企进行案后回访的时候,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座谈交流,并实地观摩企业生产车间,为该台企提供更具专业性、针对性的法律服务。

  通过执法办案来延伸宣传,这是漳州创新普法工作的一个手段。据悉,2015年来,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托23个人民法庭、33个人民调解工作室、40个涉企纠纷调解室、455个巡回办案服务点和803名调解员,持续开展巡回式普法,将普法的触角延伸至每个案件、每位当事人,大大提升了普法实效。漳州市人社局、总工会在每年元旦、春节期间开展打击拖欠工资联合行动。检查企业600多家,为劳动者追回欠薪700多万元,增强了企业主和劳动者的法治观念。

  积极探索创新普法工作手段,不断丰富普法形式。这是漳州市司法局一直秉持的理念。为了使法治宣传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2015年9月,漳州市司法局对“漳州市普法网”进行改版,增加“以案说法”、“新法速递”、“法治微电影”等功能模块,用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普法宣传。

  弘扬法治文化增强普法教育内涵

  “‘抗旨’这个谜底我知道。”12月4日,在漳州市中山公园门口,一位市民指着法治灯谜竞猜板上的谜面大声地说。这一天,是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治宣传日。为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当天,漳州市依法治市办、宣传部、司法局等部门牵头组织,在漳州市区开展法治文艺演出、现场法律咨询、播放法治公益广告、赠送法律书籍、法治灯谜竞猜等一系列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这种形式很好,大家乐于参与。”来到活动现场的纪某表示。

  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在漳州大范围地开展着。漳州市司法局还联合闽南师范大学,利用高校资源优势,编排普法情景剧,开展送法入校、下乡、进社区活动,教育引导群众知法、懂法、守法。

  除了普法内容的创新,漳州市还加强法治文化设施的建设,加大法治主题公园、文化广场、街区、展馆、农家书屋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城市大型广告牌、电子屏、法治宣传栏等大众传播平台开展法治宣传,推动法治文化设施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功能互补、法治文化与社会文化有机融合。据统计,漳州全市共建法治文化广场、法治宣传一条街、法治文化走廊30处,各类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217个。(黄杰 洪凌霄)

责任编辑:张晓君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