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十大法援案例关注民生热点

2015-12-10 10:05  来源:四川法制报

  “非诉”讨薪 探索法援办案新模式

  【报送单位】

  眉山市法律援助中心

  【承办人】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廖树清 郑庆红

  2015年6月25日,眉山市东坡区法律援助中心历时8个月,采取沟通、协调等非诉方式,成功为四川籍和广西籍共计49名农民工讨回被拖欠2年多的工资218.8万元。农民工代表为东坡区法律援助中心送上锦旗:“情系弱势一身正气保和谐,勤政为民两袖清风好公仆”。

  2014年11月10 日,刘某等5名农民工代表到东坡区法律援助中心反映:49名农民工(四川籍37人,广西籍12人)从2012年起在四川某公司广西业务段工程队务工两年,被拖欠工资218.8万元。此案涉及人数多,涉案金额大,又是年关将至,异地维权,案情重大疑难。

  东坡区司法局主要领导听取汇报后,决定成立讨薪专案工作组。

  工作组对农民工提供的欠款清单、工程项目合同、工程发包方的工程款转款凭证等证据材料反复研究,综合分析了采取诉与非诉方式办案的利与弊,从最有利于受援人的角度出发,最后制定了“非诉”讨薪方案,即先协调后仲裁或者起诉,着力打好“四张牌”,即政策牌、法律牌、维稳牌、亲情牌,直接与该公司董事长沟通,释明法律,畅说亲情。很快,该公司答应分四次付款,所有款项直接打到农民工代表账户上。2015年6月下旬,所有欠款全部到账。

  【专家点评】

  本案涉及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牵涉人数众多,涉案金额巨大,妥当处理本案意义重大。办理本案中,法律援助中心能调则调,宜诉才诉,用柔情化解纠纷,用真情解决困难,做到服务人性化,办案增和谐,维护了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保障了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本案组织有力,打蛇打七寸,问题抓要害,探索了处理此类法律援助案件的新模式,即组成讨薪专案工作组,有力保证了法律援助的成功。法律援助工作开展扎实,采取积极措施与相对人沟通、联络,敲定支付方案,实现了受援人的请求与主张。

责任编辑:黄海英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