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世纪以来,铜城甘肃省白银市历经创业建设、跨越发展和转型升级三个时期,现正以其陇中区域中心城市的强劲势头,焕发出无穷的活力和勃勃生机。
然而,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甘肃省白银市在推动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的过程中产生的就业、就医、住房、养老以及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等方面的新问题、新矛盾,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
平安建设持续深化
白银市委、市政府把提高群众对综治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作为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发挥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的优势,加强对广场、车站、公园等人员密集区域的宣传,做到不留死角。
同时,充分发挥牵头部门和行业主管单位的作用,重点围绕“平安家庭”、“平安校园”、“平安医院”等开展12项创建活动;大力开展基层平安创建和“平安细胞”培育工程,积小安为大安,推动平安建设向纵深发展。
防控体系不断完善
近年来,白银市全面铺开了“社会面治安防控,重点人员、重点行业、重点物品治安防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安全防控,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治安防控和信息网络防控”五张防控网络建设,建成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网上网下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健全完善城市大巡防体系,统一整合街面巡防、社区防范、居民楼院看护、机关企事业单位内保等防范力量,重点开展巡逻防控,确立了以各派出所为中枢、街面以专职巡防员车巡为主、社区以派出所巡防队员步巡为主、居民区以社区综治员(网格员)和楼栋长等群防力量为主、单位和物业小区以保安等守防队伍为主的巡防格局。
矛盾纠纷化解扎实有效
白银市各级党政组织依托各级调委会,建立健全纵向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横向覆盖各领域、各行业及社会管理各方面的调解组织网络。
在农村乡镇、村社,会宁县推行党务线、政务线有机结合的“两条线”工作法,发挥“十大员”职责,坚持和引导村组两级和农民党员、村民代表共同调解矛盾纠纷,总结出了“家事不外扬,小事不出庄,纠纷找村上,大事到镇上”的四级调解机制,在全市予以推广。
综治信息化建设日益规范
白银市不断加大基层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将综治信息平台建设资金纳入市、县财政予以保障,78个乡镇(街道)政务专网已全部接入,699个村中已接入政务专网61个,98个社区中已接入政务专网65个。全市采购配发了870部手机终端,配备率达92.6%。
在综合考虑辖区面积、治安状况、服务管理事项等要素后,按照城市300户、农村150户划分一个网格的标准,完成划分基层网格1786个;同时,通过整合现有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和群防群治力量,配备了2293个网格员,将人、地、物、事、组织等管理要素全部纳入到网格管理范畴。
基层基础不断夯实筑牢
白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综治基层基础建设,明确重申乡镇(街道)综治委主任由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综治委副主任由乡镇长、街道办主任及党(工)委副书记担任,并配备专职干部。督促指导各县区通过整合政府政务大厅、综治维稳中心等方法,整合各部门力量进中心、上平台,把涉及服务管理的主要内容纳入平台,明确职责任务和功能分区,推进解决组织机构、办公场所、力量配备、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了“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的工作模式。(李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