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公安局强化规范执法 推进平安建设

2015-12-07 15:06  来源:襄阳日报

  

高新区警方坚持“五访”工作法,走进辖区企业了解治安情况,为企业发展护航。

  全市公安机关扎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优化窗口便民服务。

  老河口警方强化为民服务,将追回的拖欠农民工工资发放到工人手中。

  翻开2015年湖北省襄阳市公安工作的成绩单,一页页荣誉令人欣喜。

  省领导张昌尔、王君正、曾欣先后16次批示肯定,市委、市政府领导先后10余次视察、研究襄阳公安工作。“四个零门槛”的襄阳户改经验成为全国同类城市标杆。“三严三实”、信息化建设、“210”工程等工作先后在全国、全省经验交流会议上发言;“百城禁毒”会战在全省5个参战城市中排名第一,受公安部表彰;1至10月,省公安厅通报的25项业务工作排名中,襄阳公安5项排名第一。

  2015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面对繁重任务、严峻挑战、多重风险,主动适应“五个新常态”,纵深推进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四项建设”,坚持问题导向保稳定,深化改革促发展,强化责任抓执行。推动了襄阳公安工作竞进提质、争先进位,有力服务了襄阳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

  数据显示,2015年襄阳公众安全感指数由2014年下半年的93.11%上升为94.69%,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由2014年下半年的91.91%上升为93.49%,群众对政法机关公正执法满意度由2014年下半年的88.15%上升为90.72%。

  着眼平安建设 用实际作为争当法治建设的引领者

  【“法治城市的建设,必须在平安的基础上进行;平安城市的实现,必须依赖法治的方式实现,公安机关必须同步着力”。——市公安局党委】

  2015年10月29日20时24分,一蒙面男子窜至枣阳某珠宝城内,持塑料枪威逼服务员,抢走黄金手链、项链24条计288.15克,价值7万余元。

  案发后,公安部副部长李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君正,副省长、公安厅长曾欣,副市长、公安局长张启波等领导批示要求尽快破案,市公安局迅速组成侦破专班,全力开展破案攻坚。

  期间,民警们先后走访出租车司机300余人,调取视频资料1000余小时,排查五金店30余家,循迹追踪至河南南阳、唐河和河北沧州、南皮等地,最终锁定犯罪嫌疑人。

  11月7日凌晨1时,专班民警在河北南皮县一宾馆将犯罪嫌疑人高某抓获归案,追回被抢黄金手链、项链23条。

  11月12日,公安部副部长李伟专门批示肯定我市快速有力侦破此案。

  襄阳市公安局党委认为,建设好平安襄阳,不仅有利于法治城市的建设,更是培育公民法治信仰、提升法治公信力的前提和基础。他们坚持破案打击一天不能停、治安防范一刻不能松,实现襄阳治安持续稳定。

  通过完善机制与专项治理相结合,2015年以来市公安局先后组织开展了“破小案除隐患保平安”、“打击侵财犯罪”等专项行动,实现打击数、破案数全面提升。

  深入贯彻落实市“两办”立体化防控体系、内部安保《实施意见》,完善3个省际治安卡点工作机制,扎紧外围“口子”;确定10个示范创建单位,在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和重点目标,推动内保工作全落实、全覆盖。

  集中整治“黄赌毒”、“枪爆刀”,净化社会风气,铲除违法源头,累计破获毒品刑事案337起,其中部督目标毒品案件4起;查获涉赌涉黄刑事案件98起,查破“枪爆刀”案件57起。

  大力推动警务机制创新,在全省率先建成“四侦一化”合成作战体系,多警种合成有效提升攻坚克难能力。

  2015年以来,襄阳依托合成作战体系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258起,打击处理1044人,同比分别上升4.54%、5.14%,破获侵财案件1470起,实现阶段性的命案全破。

  2015年6月29日,省公安厅在襄阳召开现场会,向全省推广合成作战经验。

  护航经济发展 提升服务效能优化治安投资环境

  【“全市公安机关要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坚持‘程序服从效率’,做好便民利企的大小事和实事。”——市公安局党委】

  “在东风公司,有一道天罗地网守卫着我们的安宁。公安民警们的尽职工作,让我们能放心搞生产。”走进东风公司襄阳基地,公司管理层和员工都对襄东公安分局织起的“安全网”赞不绝口。

  2015年来,襄东公安分局积极筹措经费,先后投入100余万元到东风公司襄阳基地视频监控系统和主干道治安卡口建设,共建成A类探头118个,协助安装B类探头1700余个,企业内部和居民区全部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人留影、车留牌”的目标。

  在襄阳,各级别公安机关组建起护航经济发展的铜墙铁壁,让企业没有后顾之忧,甩开膀子搞发展。

  2015年来,市公安局领导深入联系走访各类企业60余家,认真倾听意见建议,积极帮扶解决困难问题37件,狠抓企业周边环境整治,破获涉企涉建刑事案件37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52人,受到襄阳企业家充分肯定。

  经侦部门深化打假护企保品牌活动,警企协作范围扩大到151家,上门服务、主动出击,打假维权破案38起,为襄阳轴承、骆驼蓄电池、三九酒厂等重点企业挽回经济损失6000余万元。

  建立警企QQ群,实现情报直通车,第一时间掌握企业动态信息,对企业反馈的违法犯罪动态和苗头及时掌握并作研判,为企业提供实时的防范指导。

  以“平安企业”创建活动为抓手,基层派出所和社区民警深入企业、深入社区,给企业员工和社区群众上好一堂法制教育课、开展一次警民恳谈活动、提供一次政策法律咨询、整改一处安全隐患、解决一个具体困难,面对面、零距离提供优质服务。

  重点工程公安分局将创建“平安工地”作为首要任务,举全局之力服务东津新区发展,分局领导深入新区企业70余人次,民警进企业走访800余人次,检查指导消除消防、治安隐患57处,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问题43个,打掉砖砂石霸团伙3个,打击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27人。

  严格规范执法 让群众从每一次执法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每一名民警都应该成为一面旗帜,通过执法活动与群众的交往,让群众感受法、体验法,形成对法的直观的、是与非的价值判断。通过处理一件事,宣传一个法;通过对待一个人,影响一大片。”——市公安局党委】

  交通违法车辆在被暂扣后,需要在停车场停放。但这期间车辆停放、物品保管费的收取,却让车主们怨言不断。

  针对这一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公安部门从规范执法出发,积极破解。

  2015年5月初,市公安局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通过公开招标确定14家停车单位。此后,市区公安机关交通执法产生的车辆停放和物品保管费用由财政部门向中标单位结算,公安机关不再指定停车场,当事人也不再缴纳任何停车费用。

  这一措施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杜绝了权力寻租空间,彻底解决了滥收停车费问题。

  为此,襄阳公安机关通过三大措施严格规范执法,让群众从每一次执法过程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抓案件审核,加强执法管理。全市公安机关全面落实案件“统一审核、统一出口”工作机制,严格审核把关。2015年来,共纠正定性不准270余件、量罚不当380余件、退查补证610余件,不予立案230余件;探索试行案审机制,理顺案审流程,试点单位襄城区公安分局串并深挖破案数、移送起诉数同比分别上升12%和18%;继续加强执法办案区标准设置、规范使用和监督管理,严防刑讯逼供和执法安全事故。

  抓问题治理,规范执法行为。以开展接处警受立案不规范、涉案财物管理不规范、行政审批不规范、行政处罚执行不规范等“四整治四规范”为抓手,突出纠正问题,发现执法不规范警情和案件530余件、整改问题670余个。强化执法回告监督整改工作,对存在的问题逐一点评,通报全市,限期整改,案件回告率达到99.75%,执法流程及时更新率达99.85%。

  抓执法培训,培育法治思维。加强领导干部法治理念教育,培育干警法治精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履职尽责能力。以常用和新修订的法律法规学习和备考执法资格考试为抓手,积极抓好民警法律业务培训,汇编三期执法专项整治案例剖析集,强化民警规范执法意识。

  坚持民意导向 以法治思维方式推进惠民服务成效

  【“民心所怨,即是差距所在;民心所向,即是目标所在。全市公安机关要坚持民意导向,以法治的思维、法治的方式务实创新,切实推进惠民工程。”——市公安局党委】

  2015年6月16日,楚工龙泰机械有限责任公司16名长期未能解决落户问题的员工,终于有了襄阳户口。该公司总经理赵永芝就是其中之一。

  赵永芝告诉记者,他从河南邓州来襄阳工作已有25年。但由于不符合之前的相关政策规定,他和公司里不少员工都无法落户襄阳,户口仍在邓州,给生活上带来许多不方便。

  2015年6月,襄阳实施了“四个零门槛”的新落户政策。这个被专家称为“放得最彻底”户籍制度改革,彻底解决了这些问题。如今,已有6758名像赵永芝一样符合新政的人员办理了户口落户,其中引进人才2252人、投资经商办企业167人。

  近年以来,本着坚持民意导向、推进惠民成效的原则,襄阳公安机关出台了一系列惠民、便民措施。执法过程不再“冷冰冰”,周到、便捷的服务让群众感觉“暖融融”。

  2014年11月,襄阳市公安局推出居民身份证“全市通”业务,只要是襄阳市户籍人员,本着方便、就近和自愿原则,可在全市110个户籍派出所就近补办、换领身份证。2015年来,全市共办理居民身份证“全市通”业务1310起。

  2014年,襄阳在全省率先启动、推出轻微交通事故快处中心定责、定损、理赔“一站式”快速服务。截至目前,已成功调解交通事故纠纷15700余件,涉及赔偿金额6780万余元,当场调解率达到92%以上,因交通事故而引起的交通拥堵下降82.4%。

  从维护农民工合法利益出发,市公安局治安支队配合劳动监察等部门集中开展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行动。2015年以来,共查处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46起,提请逮捕、移送起诉62人,追缴欠薪6300余万元。

  以民生民意为导向,治安支队还向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食品药品环境犯罪发起凌厉攻势,切实保护着群众“舌尖上的安全”。2015年以来,共破获食品药品环境类犯罪案件24起,刑事拘留34人;捣毁制假售假窝点9个,查获病死猪、假盐100余吨,假药、假酒3000余件。

  针对企业、群众反映的车驾管业务反复跑路问题,市公安局向县市公安局下放了车驾管业务考试、登记、检测、管理“四项权限”,为群众节省了大量时间和费用,受到群众普遍欢迎。集中办公、网上办理、延时、预约、假日等服务举措,更让群众少跑路、少花钱、办成事。

责任编辑:张晓君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