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启动以来,北京市海淀区法院积极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以“积极延伸审判职能,充分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努力提升司法公信力,树立良好司法形象。为迎接第十五个法制宣传日暨第二个国家宪法日到来,海淀法院系统总结法制宣传工作开展情况,全面提升区域法治水平。
一是充分利用案件审判资源,深入宣传审判工作。把握个案科学普法;通过每一起案件的科学、合法、有效审理将司法程序直观展现给案件参与人,确保其通过参与司法程序了解司法、认识法律。着力推进深度报道;对网络购物、民间借贷、婚姻家庭、购车摇号等社会现象进行深入解读,不断扩大宣传报道的影响力。精心策划主题宣传;结合妇女节、国际禁毒日等特殊节日和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重点宣传,组织院内精干力量撰写专题稿件,切实增强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对“首起适用行政诉讼简易程序开庭”、“量刑规范化改革”、“中关村电子市场诉前调解”等贴近民生利益的选题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升新闻宣传效果的持续性和影响力。市政法委《北京政法宣传动态》曾专门刊登该法院召开劳动争议审判新闻发布会的有关内容。
二是大力宣传司法正能量,树立司法公信形象。加强先进典型宣传;在持续宣传“调解能手”李红星等先进人物基础上,结合该院“一支部一典型”选树活动,重点推出“成立专业化法庭——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庭、“80后法官——陈昶屹”等栏目,对10余个集体和个人进行了集中宣传,树立法官的良好形象。加强法治理念的传播;院领导参与访谈节目,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介绍了区法院“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开展情况及成效,并回答了网友提问。五年来进行网络直播2100余次,视频直播110余次,电视直播11次。
三是加强媒体建设与合作,拓展宣传空间。与知名媒体合办栏目;2015年在《法官视点》、《法官讲法》等报纸专栏中共刊发稿件96篇,在“大家说法”、等合办的广播专栏中共播出400余期,连续第五年与《法律与生活》杂志合办专栏。法官通过电视平台讲述法律故事并普及法律知识,拉近与公众的距离,塑造法官形象。推进官方网站、官方微博、法官职务微博、微信公众号一体化建设;2012年积极筹建设立“海淀法院网”,刊载大量的普法内容;2013开通新浪、腾讯平台官方微博,选取关键节点,适时策划推出系列宣传稿件,目前两平台官方微博发布微博3238条,原创率达90%以上;四个法官职务微博发布微博3061条;2015年官方微信平台正式上线,通过诉讼指南、诉讼服务、司法公开三大板块,提供立案导航、文书样本、审判执行信息查询、档案查询、网络直播等服务,目前已发布文章267篇。推出网络公开课;秉承“司法为民”宗旨,通过贴近民生的授课内容、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推出带有该院特色的“网络公开课”。目前,已经推出“未成年人教育”和“劳动争议”等三个系列共15节课程。分别由“法官妈妈”尚秀云、民五庭庭长李盛荣领衔主讲。
四是主动介入式宣传,协同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持续推进法官进社区、进农村;以青年法官为主体的志愿者团队,抓住“12.4”法制宣传日、国家宪法日等关键节点,以模拟法庭、法制短剧等形式,创新普法宣传方式。派出法庭发挥驻地优势,与乡镇、街道紧密配合,依托“双联系”“双报到”等平台,为偏远地区的村、镇普法。扎实开展中小学法制共建工作;选派37名法官担任辖区105所中小学校的法制校长,运用丰富的审判实务知识,积极参与学校的“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青少年犯罪预防”等活动,和学校共同编制法制教材,开展专题调研等。充分发挥法治教育基地作用;接待40余家近2000人次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人大代表、学校师生、企业职工来院参观、旁听案件。坚持每年举办“六一”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中小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外来打工子弟学生参观,有效实现普法宣传。
五年来,区法院通过持续贯彻“寓普法于司法审判之中”的理念,积极开展各项普法宣传工作。下一步,区法院将围绕2015年法制宣传主题,进一步创新形式,开展于民有益的法制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