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驶入深海,离不开法治护航。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离不开法治强有力的保障。近年来,贵州省积极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在“12.4”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看到贵州数据铁笼提升执法规范化,法律“六进”实现普法全覆盖,多部门多举措保障律师执业权利,这一切都让“法治贵州”建设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普法宣传全覆盖 让群众感到法在身边
2014年12月4日,贵州省纪念首个国家宪法日少数民族法治山歌比赛在台江拉开帷幕。参赛队利用不同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演唱了反映民族、地域特色的法治山歌,“以歌说法”的形式让群众零距离地接受了法治教育。
着眼于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的提高,贵州省行政机关以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六进为载体,根据不同对象人群的实际和特点,加强对公务员、企业管理人员、青少年、农民工等重点对象的法治宣传,实现普法宣传全覆盖。
在“广”字上下功夫。“六五”普法以来,全省司法行政机关积极开展各类法治讲座、法治文艺汇演“法治山歌”比赛等各类宣传活动1200余场次,“法律六进”主题活动专场220余场次;坚持每年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制作发放各类法律书籍、音像制品等法制宣传资料900余万份;开设法治文化公园31个、法治文化广场46个、法治文化长廊125个,建立多层次普法载体,法治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得到持续增强。
在“新”字上动脑筋。贵州省各级司法行政部门积极探索转变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新思路,努力创新普法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让普法工作更接地气,打造贴近百姓生活、让市民喜闻乐见的普法产品。
2014年8月,省司法厅积极拓展调解领域,拓宽普法宣传载体,与省电视台联合打造了“人民调解大篷车”栏目,用以案释法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在化解社会矛盾的同时,推动全省普法宣传工作迈上新台阶。
“人民调解大篷车”作为流动的调解室,组织律师、人民调解员及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修复社会关系,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和专业的调解工作,为群众排难解忧,让普法教育更接地气,以实际的行动践行了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承诺。
尊重律师执业权力 营造良好司法环境
作为诉讼程序中的重要一环,律师的依法执业直接关系着当事人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护。如何对待律师,影响着民众对司法活动的合法性与司法者行为文明化的感受。
尊重保障律师执业权利,营造公正有序的司法环境,让律师成为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力量,贵州省政法机关正在迈出有力步伐。
省检察院
尊重律师执业权利 构建新型检律关系
近日,龙光洪律师通过“贵州检察12309”APP客户端的“律师服务”功能,提交了一份阅卷申请,很快就收到了答复,并于第二天在长顺县检察院顺利完成了阅卷。“贵州检察12309真的很方便!”龙光洪说。
这是贵州省检察机关积极打造阳光检务,保障律师职业权利的一个掠影。
近年来,全省检察机关以“窗口”建设为载体,为律师执业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全省83个检察院建成了专门的律师阅卷室、律师检察官意见交流室,明确专人专岗对律师申请事项统一管理、回复,依法保障了律师执业权利。
2015年6月,作为全国检察机关电子卷宗试点省份之一,贵州省检察机关率先全面运行电子卷宗系统,通过将诉讼案卷材料数据化,以及快捷、简便的刻录复制功能,为律师阅卷提供了最大方便。
随着2015年7月“贵州检察12309”网上网下一体化服务平台正式运行,通过“两微一端”、电话、邮件等7种媒介,即可办理资格审查、案件信息查询、阅卷预约等业务,实现了网上网下一站式服务,将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触角直达掌心。
不断加强与完善相关机制是保障律师执业权利、推动检律良性互动的一个根本途径,为此省检察院先后出台《贵州省检察机关公诉人员会见律师暂行办法》、《贵州省人民检察院接待、联系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暂行规定》等规定。并联合省司法厅制定了《关于在刑事诉讼中律师依法履行职责和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若干规定》,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促进检察机关规范司法。
同时,全省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切实解决律师阅卷难等问题。2013年以来,审查起诉阶段律师提出阅卷申请1.4万余人次,三日内获得允许达1.3万人次,切实保障了律师阅卷权;在审查起诉阶段,律师凭律师事务所证明、律师执业证、授权委托书“三证”就能到看守所会见被告人,未发生一起律师会见被告人还要经检察机关批准或盖章的情况,切实保障了律师会见权;受理律师调取证据申请230件,同意取证209件,对调取的新证据在第一时间主动联系律师查阅,切实保障了律师申请调取证据权;对律师提出的重要意见快速回复,在公诉办案重要节点主动告知律师相关权利和案件进程,切实保障了律师知情权。
省高院
多措并举破解律师执业一线难题
在出示律师执照及办理案件相关函件后,法院保安人员敬礼示意,并将一张“律师专用通行证”交给袁倩颖。
“有了这张卡,就可在法院全部办公区通行,实在是太方便了。”近日,到省高院出庭辩护的圣伦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袁倩颖告诉记者,“以往,车开到大门口要先联系承办法官,由法官和安保人员沟通,车开进车库后,人还要走到正门登记,再由安保人员陪同至电梯入口处刷卡到达办公区。”
“律师专用通行证”正是省高院出台的7项便捷举措之一,对应解决了律师代表提出的“进门难”问题。2015年5月,省高院经深入调研后,出台举措,对应解决律师执业过程中遇到的“进门难”、“阅卷难”、“更衣难”、“休息难”、“吃饭难”、“交费难”、“交流难”等诸多问题。效率之高、考虑之周,这在全国法院系统亦属罕见。
据了解,“律师专用通行证”的使用还一举解决了律师代表普遍反映的“阅卷难”、“会见难”相关问题。“过去到法院阅卷,要么在法官的办公室,要么蹲在走廊里。现在省高院新设专门的阅卷室,配备了打印机、复议机,在这里除了阅卷,还可以正大光明地会见法官。”谈及前后变化,律师宋迅感慨颇深。
近期来,省高院增设了多个律师阅卷室,供律师阅卷及会见法官使用。室内配备复印机、饮水机及配套桌椅,可供10名以上律师同时使用,切实为法官和律师提供了一个公开、平等、透明的交流平台。
此外,根据省高院推出的便捷举措,律师到法院开庭或办公,中午缴纳成本费后即可在法院就餐。同时,省高院新设了专门的律师休息室、更衣室,方便律师更好休息、出庭。
“这些举措从细微处着手,极具人文关怀,表达了省高院对律师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尊重和理解。”贵州民尚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蒙光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