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市昌平区法院紧密结合区域特点和工作实际,以辖区特色为基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五个人民法庭开设“夜间法庭”、“假日法庭”、“巡回法庭”,大力推进司法为民特色化建设,为当事人提供诉讼便利。
一是设立“夜间法庭”。昌平法院东小口法庭地处天通苑社区,该社区人户分离现象突出,属于典型的“睡城”。为尽量减少上班族的诉累,东小口法庭建立了常态化的“夜间法庭”工作机制,根据当事人的需求,安排在下班后或者晚上开庭。夜间法庭开设以来,2015年截至11月,东小口法庭共夜间开庭170余次,当事人出庭率显著提高,也有利于法官及时查明案情,有效地缓解了送达难、开庭难等问题。
二是设立山区“巡回法庭”,主动送法上山下乡。2015年7月,为了更好地满足偏远山区群众的诉讼需求,昌平法院南口法庭在昌平区流村镇老峪沟村成立首个山区巡回审判点,专门安排一名有经验的法官,每两周前往巡回审判点开庭办公,通过就地立案、开庭、调解、宣判,为当地群众解决纠纷。截至11月17日,昌平法院法官共前往山区巡回审判点7次,接受当地群众咨询11人次,当场立案3件,审结3件。
三是设立“假日法庭”,有效减轻当事人诉累。根据部分群众的需求,昌平法院五个人民法庭还利用周末时间,开展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提供法律咨询,送达诉讼材料以及为特殊需求的当事人进行开庭等工作。周末开庭往往选取争议数额不大、案件事实相对清楚、权利义务关系相对明确的案件,人民法庭坚持尽可能一次开庭、一次审结,减少往返法庭的诉累,最大限度减轻当事人诉累。2015年以来,昌平法院五个人民法庭共开展假日法庭2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