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12月3日上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和东城区法院一同走进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联合开展“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校园”主题普法宣传活动。活动由北京市高级法院新闻办主任郭京霞主持。
活动现场,东城区法院为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的师生播放了取材于该院日常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微电影《年少轻狂》。
据东城区法院常务副院长薛春江介绍,作为北京市首家独立建制的少年审判庭,东城区法院未审庭多年来坚持寓教于审和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扎实做好审判职能延伸工作,坚持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导向,不断丰富宣传内容、优化宣传方式、创新宣传载体,获得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在当天的活动中,北京市高级法院未审庭庭长赵德云通报了北京市近年来校园犯罪案件的基本情况。
根据随机抽样结果显示,当前北京市校园犯罪案件主要呈现出罪名分布相对集中、共同犯罪案件量大、校外人员参与比例高、犯罪波及面广等特点。
其中,排名前三位的案由分别是故意伤害罪、聚众斗殴罪和寻衅滋事罪,这三类犯罪累计占比超过80%。
同时,约有62.5%的案件系共同犯罪案件,并且,凡有社会人员参与的案件,其受伤人数偏多,伤害程度偏高。
另外,该类犯罪波及面广,后果严重。在伤害类案件中,往往一个案件同时造成多人受伤,在性侵害案件中,有的案件被害人多达10人,不仅给未成年当事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而且在社会上也造成了恶劣影响和危害。
“这反映出未成年学生的纠纷处理能力弱、部分未成年学生基本道德素质尚需提升、校园救助力量薄弱、防控体系缺乏、校园性侵害案件不容忽视等问题。”赵德云庭长表示。
结合审判实践及案件所反映出的问题,法院提出以下几点预防校园犯罪发生的建议:
首先,需要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切实履行监护职责、有关组织和部门有效引导,三者形成合力,共同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其次,要通过学校教育的常规化、系列化,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培养以及必要的模拟演练开展,培养未成年人的安全意识,增强其防护能力。
另外,要从强化日常管理制度、完善教师资格证管理、加强与公安机关沟通、建立年度校园安全报告机制等方面着手,加强校园管理,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
据了解,致力于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全市各级法院未审庭,结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及家长需求,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其中包括门头沟法院“青春护航”、房山法院“法之翼”、怀柔法院“法官姐姐”、西城法院“西语少年”、平谷法院“法致青春”等。各院还针对性的设置了“法官说法”、“父母加油站”、“哲理故事”等栏目,不断拓展宣传教育渠道,完善普法讲法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当天的活动中,在场师生还在特制的活动展板上签名,共同承诺“珍爱青春 远离伤害和谐校园”。(刘向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