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进京入卫、一小时上天下海”,河北省廊坊这座城市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备受关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廊坊更是担负着特殊的政治使命与责任。接踵而至的大密度、高强度的重大安保任务对于廊坊公安来说已经近乎常态。
对保一方平安的自信源于过硬的素质,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课题,为了做好这个课题,廊坊市公安局党委狠抓“大事牵动常态下、特殊区位实战中”的队伍正规化建设,确保队伍始终保持持久战斗力。廊坊公安也由此锻炼成为一支“特别讲政治、特别保稳定、特别重形象”的钢铁之师。
健全机制提升队伍持久战斗力 2013年,廊坊的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双双位列全省后列。“何谈争先占位?何谈拱卫京畿?何谈对接并轨?何谈队伍正规化?”这是摆在廊坊市公安民警面前的四个最现实的问题。
“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期待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为此,廊坊市公安局党委采取分头下基层调研、警民恳谈会问需于民、网上征集意见建议等方式,相继开展了平安建设“三项战役”、京畿亮剑、身边小案集中破案行动。行动中,全市公安系统上下同责联动、力行目标考核、坚决兑现奖惩,在实战中锤炼队伍、在实战中考验忠诚、在实绩中考察干部,在实绩中树威立信。全市民警整整鏖战了18个月,以丰硕的战绩赢得了省市领导的肯定和褒奖。
付出总有回报。到2014年底,廊坊市群众安全感指数已经由2012年全省倒数第2上升到第5位(省统计局调查);廊坊公安9项工作跻身全国先进行列,33项工作全省领先,11项工作实现重大突破。心智和汗水的挥洒与付出之后,队伍保稳定的底气更足了、“担当意识”更强了。
借协同发展东风强化自身队伍建设 协同发展,三地联动,是政治任务,更是现实需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让廊坊公安得到了与京津公安同行学习、对标、提升的机会。廊坊市公安部门专门按照北京公安的工作思路、方法措施组织教育训练,先后邀请北京实战教官分3批17次前来“上门送教”;并组织特警支队人员到北京雪豹突击队共同训练,强化反恐防暴技能,为日后高强度的工作提供了保障。
在每年的各项安保任务中,廊坊市均实现了与北京、天津的联勤、联动,共保首都平安,在安保过程中向北京、天津公安学习解决处理问题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在实战中使队伍的警务技能更贴近实战,积累了参与京津冀警务协作的京津前沿实战理念和实践基础。
健全机制是促进三地沟通协调的有效抓手。廊坊市成立了京津冀(廊坊)区域警务协作领导小组,协调警令、情报、治安、刑警、交警等部门,进一步谋划完善区域警务合作常态化机制。目前,廊坊市公安局已建立了京津冀(廊坊)区域警务协作应用平台,京、津、廊三地公安机关均可借助应用平台开展图像共享、信息查询、通缉协查、案件串并等区域警务合作工作,进一步拓宽了区域警务合作范围。
同时,在廊坊市公安局的积极协调下,京津冀(廊坊)区域警务合作指挥调度平台也建成并开通运行,进一步密切了京津冀三地警方的联系,便于在发生重大紧急突发案(事)件时迅速联系,互通信息,联合开展指挥调度、应急处置。
功模力量感召之下,强化榜样激励 廊坊市公安局广阳分局原法制科科长陈彩凤同志牺牲在工作岗位后,被公安部追授二级英模。副省长、公安厅厅长董仚生批示,号召全省公安民警学习。通过一系列纪念、表彰、宣讲活动,陈彩凤的榜样示范效应得以延续传承,集结起全警干事创业的“正能量”。
香河县公安局巡警特警大队大队长梁建伟2014年被省委政法委评为全省政法系统爱民模范个人,所在的巡警特警大队近年来屡立战功,2014年10月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他本人作为获奖代表赴北京接受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在功模的榜样激励同时,廊坊市公安系统还充分发挥荣誉激励的作用,注重在一线实战岗位发掘典型,随警宣传、火线记功、一线送奖,并连续4年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表彰会,邀请立功受奖代表参加年度公安工作会议,在局域网辟建图文并茂的光荣榜。高功重奖接连创造历史记录,仅2012年以来,全局就有17人荣立一等功、67人荣立二等功,一个专案组荣立集体一等功,公安部、省公安厅连续两年相继为廊坊市公安局荣记集体二等功,激情绽放了廊坊公安特别重形象的“卫士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