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将“一乡一法庭”对接信息化,独立研发了“一乡一法庭”系统软件,并在全市实现了覆盖。
2014年,邢台全市开展“一乡一法庭”工作,作为辅助审判执行的前沿阵地,“一乡一法庭”缓解了办案压力。2015年,该院实行了案件登记制,但邢台全市法院受理案件并未出现井喷式增长,尤其是民事案件中的婚姻家庭案件仅有小幅增长。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一乡一法庭”工作中存在的案件信息登记不规范、不易整理、查阅难等问题导致群众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维护,办案流程繁琐,整体工作效率慢。为解决这些难题,该院工作人员于9月发出“一乡一法庭”软件系统。 “一乡一法庭”软件将邢台101个新设人民法庭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摆到明面上。在省高院、邢台中院,只要打开软件系统,就可以看到各基层法院“一乡一法庭”的案件处理到了哪个阶段,法官、陪审员的工作量,案件的调解次数等信息。
该软件共划分为纠纷调解、司法确认、群众咨询、工作记录、工作统计、后台管理六个模块。纠纷调解模块为整个软件的核心部分,包括登记案件基本信息,记录调解情况、处理结果。“以往登记当事人信息用的都是自己制作的表格,记录的信息不够全面,现在软件都已经分门别类,属于哪一类的点击一下,直接输入当事人及案件信息即可。”邢台市开发区人民法院东汪法庭庭长张樱说:“当事人过来,就直接打开软件进行录入,还可以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以照片的形式留存,使案件信息更加完善。”
“一乡一法庭”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但也有个别基层法庭调解效率不高,群众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维护。“一些案件进行登记后就没有了下文,只有当事人来法庭找,工作人员才给调解,不找就往后拖。”如今,该软件系统默认纠纷调解为20天处理期限,处理日期进度条在20-14天内显示为绿色,如果剩余天数不足6天,则进度条变为红色,提醒办案人员尽快结案。
工作统计模块可查看整个“一乡一法庭”涉及的相关工作情况统计,包括案件登记数量、诉前调解数量、转送案件数量、司法确认数量等。邢台中院工作人员介绍,之前基层法庭案件信息采集工作主要采用线下人工报送方式,各基层法院每个月向邢台中院报送一次,并且只有简单的调解案件数字,并没有直观的案件信息,若想要仔细了解案件,工作人员还得亲自去法庭翻阅台账。而现在,只要点击工作统计模块,各基层法院、法庭不光本月、上个月,就连近两年的工作量、案件信息都一清二楚,提高了法院效能和案件质量。
群众咨询模块和工作记录模块主要记录群众咨询的工作情况和社会综合治理、培训陪审员、法治宣传、指导调解纠纷。点击模块,群众咨询的什么问题,法庭工作人员今天去哪儿普法了,去哪儿指导纠纷了等都一目了然;司法确认模块可登记申请进行司法确认的案件基本信息,并提交司法确认;后台管理模块提供给管理员用户进行组织机构管理、用户角色和权限的管理。
在六大模块的作用下,该院工作人员将调解成功的案件进行备案,调解不成功的将会直接移送到法院,整个办案流程大大缩短。 “一乡一法庭”作为农村平安的第一道防线,工作人员经常去村里进行纠纷调解、普法。为了便于外出工作需要,不受办公场所限制,该软件系统还有手机客户端,在村民家里、纠纷发生地,法官、陪审员都能够及时将案件进行录入。
为确保基层法院工作人员可以在短时间内熟练使用软件,邢台中院先后用制作多媒体讲解、录制使用视频的方式进行培训指导。目前,邢台全市18个基层法院,101个人民法庭已将今年的案件全部录入至该系统。 邢台中院工作人员表示,“一乡一法庭”软件为法庭工作人员的提能提效提供了保障和支撑,在后续的工作开展中,他们还将继续对“一乡一法庭”软件的功能进行强化和丰富,进一步提升法院工作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