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北京市房山区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建设情况新闻通报会上获悉,为解决“执行难”问题,2014年7月底区法院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了执行指挥中心,构建起了以法院内网、互联网、政务外网为主体的执行查控网络,并在司法执行中首次使用航拍飞行器。截至2015年11月20日,中心共执结案件4775件,涉案标的额8亿多元。
2014年6月底,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下发了《北京市中级、基层人民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建设方案(试行)》。一个月后,房山区人民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行,还新增了单兵执法仪、航拍设备。新建成的指挥中心能够通过被执行人信息系统,迅速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查控。同时,执行指挥中心还具备远程视频指挥调度和监控、执行要情上传下达和远程电子签章等功能。依托执行指挥中心信息查询平台,区法院不断加大执行查控力度,实现“一案一查”、“有案必查”,截至2015年11月20日,共提起9536次查询,执结案件4775件,涉案标的额8亿元,最大限度地查找被执行人及财产线索,节约司法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向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公开执行措施和裁判文书,促进阳光执行,推动执行工作逐步走向公开化、规范化。
新闻通报会后,工作人员在法院院内向媒体记者们示范展示了协助执行案件的“航拍飞行器”。据悉,这是全市法院系统唯一一台用于协助执行案件的航拍飞行器。记者看到,航拍飞行器机体整体为黑色,顶部配有八轴,向四周呈伞状散开,底部搭载单反相机等装配,一人手持遥控远程操作。
“我们在执行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当事人在家却不开门的情况。由于当事人不开门,法官也无法掌握院内或者屋内的情况,贸然进入可能会有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便可使用航拍飞行器察看农村庭院内或楼房窗户内情形,并可以通过现场接收器将影像实时回传到指挥中心,以便协助法官执行案件。”区法院执行指挥中心负责人白建永介绍说。
同时,白建永还向记者介绍,区法院使用的航拍飞行器在市里已经做过备案,操作员为法院内部工作人员,此前已接受过专业的培训,持有驾驶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