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按照学习、服务、创新、节约、和谐五型并重的原则,围绕五个方面扎实推进“五型机关”的创建,审判工作与队伍建设呈现出协调推进、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围绕公正司法要求,建设学习型法院
推行人员分类培训,确定了中层干部履职能力、审判人员业务能力、青年干警阶梯式培养等7类32项培训内容。组织法官论坛、学术讨论、邀请专家授课、开展案例研讨,着力提升法官的业务水平。2014年共邀请专家讲课、组织法官论坛8次,选派干警参加市、区两级培训班132人次。定期举办门法讲坛,与高校联合开展课题研究,鼓励、支持法官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着力提高法官的司法理论水平。积极开展学术研讨工作,组织76名干警围绕民商事审判中的疑难法律问题开展学术讨论,邀请专家学者、资深法官来院授课、点评。在第二十六届学术讨论会评比中,共有6篇论文在全国法院系统获奖,并荣获全国法院组织工作先进奖,第19次蝉联北京市法院组织工作先进奖。
二、围绕司法为民宗旨,建设服务型法院
开展“百名干警进五区”活动,依托青年法官进社区、巡回法官进山区、办案能手进园区、群众工作能手进矿区、志愿团队进棚户区等活动载体,先后组织17批次100余名干警走进泗家水村、大峪街道、坡头中学、新华园等地开展巡回审判、进行法制宣传、征求群众意见,落实走访记录和回访制度,形成了法官沟通联系群众的常态化机制。85后法官游张军被评为“京西离群众最近的青年”,民一庭庭长胡羽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主动服务地区中心发展,与区经信委签订《关于合作共建支持辖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备忘录》,建立中小企业司法需求共享、法律培训、诉前调解等工作机制。深化“和谐无讼村落”创建,持续设立“法官服务室”,定期开展普法宣传,加强类案预防提示。开通“门头沟法院”官方微博和“青春护航”官方微博、微信互动平台,组织法院开放日和新闻发布会等活动,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的渠道。2015年3月该院被中华妇女联华合会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三、围绕示范引领作用,建设创新型法院
不断完善司法职能型党小组建设,在现有示范性党小组基础上,延伸职能,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探索构建“3+X”党建项目化管理模式。结合审判实践,推行“全程式说理”活动。梳理5个环节24项说理要点,明确具体标准要求,保障裁判过程公正。邀请76位来自重点行业和主责部门的同志,建立全区统一的特邀调解员名册,形成专业调解机构和专业调解人员参与、社会资源和司法资源相互支撑的“两专一结合”诉调对接工作体系,做到“你、我、他”全员说理,构筑裁判说理合力;结合辖区山区多的特点,在城区、浅山区和深山区分别设立社区法官工作室、交通巡回法庭、山区巡回审判点,通过制定《巡回审判点工作办法》等配套制度,形成巡回审判点、司法宣传点、民调指导点“三点合一”的巡回审判工作机制,使巡回审判、裁判说理活动覆盖辖区绝大多数社区及边远村落,实现“时、空、形”全景说理,拓展裁判说理维度。
四、围绕严格科学管理,建设节约型法院
制定出台并严格落实《三重一大议事规则》《法官助理业绩档案及考核办法》《部门目标管理量化考评办法》《关于加强督促检查工作的暂行规定》《关于干部值班的规定》《关于规范工作人员司法礼仪的规定》,以“重公正指标、重制度建设、重客观评价、重责任落实”为导向,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加大正风肃纪专项整治力度,设定9月9日为院廉政警示日,制作专门的廉政教育片。加强绿色环保宣传,倡导节约文明;细化节约措施,引导广大干警从小事做起,养成节约习惯。
五、围绕司法品格塑造,建设和谐型法院
持续开展干警思想状况调研,召开法官代表、干警代表、新录用人员、女干警代表等不同群体的征求意见座谈会,全面了解干警思想动态。坚持以人为本,开展关爱干警工作,2014年落实干警办实事项目13项,积极帮助干警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2015年确定关爱干警办事12项,着力解决落实第二办公区、派出法庭改建等干警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开展法院文化活动,依托特别节日开展特色活动,鼓励干警广泛参与市高院、区里组织的各项活动,团队协作、凝聚人心。组织开展“传承·坚守·梦想”门法成长记主题活动、“扬巾帼风采·赞政法先锋”三八妇女活动、“牢记抗战历史、缅怀革命先驱”八一活动,努力营造“心齐、气顺、风正、劲足、活泼”的法院氛围。开展“身边榜样”系列活动,评选“一能四优”先进典型,,设立法官誓言墙、文化墙、笑脸墙,举办“我的法官故事”专题展览,增强干警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